|李北群: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创新-专题荟萃-高校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专题荟萃正文

“2018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李北群: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创新

发布:2018-11-23 12:34分享: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校长论坛上所作的专题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而成,略有删减。

个人简介:李北群,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区域发展研究。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等系列课题,主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专题课程、硕博研究生及本科生通识课等系列课程,先后创建台商学院(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牌)、苏北发展研究院(省级智库)、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省级智库)、海外院士工作站(江苏首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北群.jpg

当前社会正处于技术急剧变革、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和热切期待。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启动了“双一流”建设工作,江苏省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正是学校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一以贯之秉持大学担当精神,以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路径开启一流学科发展之路的必然结果。

一、背景概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表明,国际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路径。具体来说,国际化既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共同特征,也是我国“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共同选择。作为一所具有气象行业特色背景的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气象行业现代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需求重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作为南京江北核心区唯一一所高水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应践行“高教强省”理念,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长期坚持的国际化办学路径、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化教育体系,都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理念目标

第一,创新升级办学理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始终营造“开放、包容、阳光”的学术文化,有效破除学校内部“圈层文化”“学术山头主义”等弊病;树立“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将一流特色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升为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围绕国际化办学目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系统推进二级管理落地,推进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并对标国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出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具体指标,即聚焦“国际资源、国际交流、国际文化、国际竞争”四个方面,通过相应指标的设计引领,有序拉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第二,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学校改变学科的“单兵突进”路径,从特色学科“单科独大”转变为多学科“群雄并起”,在“高原”上构筑“高峰”,即坚持大气科学强劲引领,由中国第一跃升为世界第一;多学科共同成长,由学科评估的“A+独大”发展到“多A集成”;协同融合发展,使学校学科发展实现“从支撑行业到引领行业,再到服务地方”的华丽转变。

第三,打造世界气象中心。现代气象产业在全球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形成了以英国雷丁为中心的欧洲气象中心和以美国华盛顿为中心的美洲气象中心,亚洲至今尚未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气象中心。我国更因为行业壁垒和政策法规的制约,致使气象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南京是我国气象学科、气象业务、气象产业的重要发祥地,具备打造世界一流气象中心的良好条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力于整合南京地区优质气象资源,集成打造为世界一流气象中心。

三、举措创新

一是创新共建体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积极探索共建体制,由“四方共建”拓展为“五方共建”,由“国内共建”升级为“国际共建”,提出了“一院一校、一院一企、一院一所”国际共建理念,与世界气象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香港以及台湾的高水平大学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传统的“人才送出去”模式转变为“资源引进来”,从习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本、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同时,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合作,借助其与海外院校的广阔合作平台,实现“借船出海”、共享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校内“组织再造”,构建了国际化事务委员会、国际教育专门学院以及二级学院分工管理机制,对涉外办学较多的学院给予人员配备和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国际合作管理岗位;通过校内制度优化,制定《海外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标准》《国际课程资助办法》等管理制度,政策激励和工作考核相结合,规范国际化办学行为,推动国际化办学的有序发展。

三是推动师资国际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持续推进“引育调减”政策、实施“五化工程”、开展“‘长望’高端人才‘校长面对面’”全球招聘活动、设立“海外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提出了“台湾人才‘汇聚集’”的概念,精准靶向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通过体系化推进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创新“N+10”个性化人才服务理念。一年来,引进了130位高端人才,其中7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5位海外院士、近20位国家级人才加盟,为学校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建设国际化专业课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与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应用化学”“大气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现正推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国际化专业建设。与此同时,把专业认证作为国际化的抓手,实现工科专业认证的“全覆盖”,积极促成气象专业国际认证标准的制定。同时,通过信大“优课”计划、外语/双语课程改革、海外课程资源共享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目前学校正推进优势学科纯英文授课的“全覆盖”,不断提升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五是实现国际科教融合。在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的同时,学校通过共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举措实现国际科教融合,尤其注重学科质量保障及学科文化融合。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对接国际标准、开展学科“本土化改造”,提升学科质量,并通过“双督导制”“可视化监控体系”“国内同行评议”等方式实现质量监控的“全覆盖”。同时,通过在校生与海外留学生之间“交换校园”“伙伴结对”“风情展示”以及“国际社区”等方式使学生“融入校园、融入传统、融入行业、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双向融合,推动国际化的和谐发展、纵深发展。

 开幕式会场(二).jpg

(文字整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樊成)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