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专题荟萃正文

常态纠偏和阶段改进促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2019-04-26 10:55分享:

4月23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汇报会召开。

从党委行政领导到后勤员工,从学生课堂出勤到课程考核评价,从图书借阅到财务报销,以科学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为引领,以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为关键支撑,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目标任务,基于8字螺旋开展常态纠偏和阶段诊改,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地完成。如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思维,正逐渐成为江苏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各项工作推进的行为习惯。

“催办学校职能部门工作的有效完成,落实学校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一直是困扰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难题。”无锡职院院办主任储开峰说,“通过目标链和标准链打造,学校目标传递到专业、课程、教师层面;通过常态纠偏和阶段改进,既保证了任务过程的监督与执行,也提高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时效。”


“黑箱”透明化,为课堂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今年初,临近期末,无锡职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教学秘书通过教务管理平台发现,有2名学生在5门课程中旷课超过4次,存在取消课程考试资格的风险;有3位专业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次数不足,低于学院制度规定的下限。于是,教学秘书立即向相关学生和教师发送预警信息,督促改进。而在以前,诸如学生出勤率、教学进程符合度、毕业设计指导频次等教学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却犹如看不透的“黑箱”,很难被及时发现。

开展诊改试点工作以来,无锡职院以课程层面信息化应用为突破口,全面升级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如教师课堂教学模块,对授课计划、课堂考勤、教学日志、作业维护、教学辅导、调课与停课、教室借用、实践预约等功能进行优化,实现课堂教学全面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建立流程可视、可追溯的推动机制,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常态纠偏。

现在,学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堂测等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教学管理部门则通过教学日志所反映出的信息,及时了解课程的运行状况,实现课堂管理的透明化。

此外,无锡职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全校全部1200多门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高质量教学资源建设与课堂应用,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应用及访问量监控功能,采用随堂测试软件、试题库随机组卷、多角度考核等方式,实现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大数据“画像”,成师生自我提升内生动力

今年3月刚开学时,无锡职院机制(11731)班学生朱豪盛的手机里收到一份学生自我发展个人“画像”。“我的成绩只是勉强及格,班级排名挺靠后的。这份“画像”里的内容不仅包含上一学期的出勤率、各科考试成绩、参赛获奖情况,还有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职业资格考试等情况,连校内消费都一目了然。这份包含能力发展、学业发展、学业投入、思想品德等大学生自我发展4个维度17个指标的全面翔实“画像”,让原本不那么在意成绩、“只要不挂科就万事大吉”的朱豪盛决心“认真学习,不再用及格敷衍”。

而无锡职院物联技术学院教师王欣在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里的个人“画像”中发现,科研服务年度目标达成信息显示“横向服务到账金额项还未完成,达成率处于全校均值以下”。这让王欣倍感压力,这学期主动深入企业调研,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希望自己有所突破。

诊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多元发展等多个方面,而学生和教师的获得感和目标达成度,是考量诊改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无锡职院建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学校微信企业号中加入自诊模块,以学年为诊断周期,采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科研服务、专业实践”和学生“能力发展、学业发展、学业投入、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算法分析,用大数据为师生精准“画像”,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参考依据。

“让全校师生从中获益是诊改工作的内生动力,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无锡职院院长龚方红说,即便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学院也会持续对他们开展跟踪调查,检测人才培养成效,目前已经积累6年的调查数据;从2015年开始,学院还启动对毕业4年以上学生的中期调查,检测中长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目前已积累两年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平台进行智能分析,为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了决策参考。


消除信息“孤岛”,智慧校园让决策更智慧

2017年上线运行的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无疑是无锡职院诊改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事实上,无锡职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一直走在同类院校前列,早在2003年学院就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近年来相继完成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网络扁平化改造、师生及学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课堂信息化,服务教学全过程。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信息、数据庞杂。诊改工作只有在不额外增加师生工作量的前提下,才能可持续、常态化,这就需要依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来实现。”龚方红介绍说,学院以“服务、融合、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校园系统,由网上办事大厅、数字化学习中心等21个业务子系统作为支撑,实现69个工作业务全程在线办理,既为师生员工提供便利,也为自诊工作提供源头数据,强化了业务系统集成,并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共享,全力打造的数据中心消除了“信息孤岛”。

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上线以来,信息化应用在无锡职院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5个层面的诊改中全面铺开,通过基于数据的实时采集,构建教学质量诊断分析模型,实现自我诊断的数据化和对问题的精准定位,为自我诊断和预警提供重要分析基础。另外,各层面的诊改报告由平台自动生成,简化、优化了诊改操作方法与流程,从而减轻了工作量。2018年平台升级后,针对5个层面224个质控指标,实现了数据源头采集,数据自动采集率达93.94%,为诊改常态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支持,也为学校各级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诊改常态化,让无锡职院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无锡职院“十三五”规划年度执行报告显示,2018年度核心指标完成率达95.47%。2018年,无锡职院入选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国际影响力、服务贡献、实习管理等4个50强榜单;2016年至2018年,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保持在第六名,今年跃升至第四名。(中国教育报记者 钟伟 通讯员 姜敏凤)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