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荟萃-高校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专题荟萃正文

南京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2019-01-24 11:53分享:
在2018年岁末公布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南京大学表现亮眼,共摘得高等教育类9个国奖,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获奖总数超过上一届(2014年我校总计获得7项国家奖),且整体含金量高,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全国占比十分之一),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认可,都来自于我们的院系部门和广大师生在人才培养道路上的长期探索,南大人的这份理念坚守与情怀又来自于南大建校117年来代代相传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基因。塑造人、发展人,一直是南大之所以为南大的根脉,也将是打造“第一个南大”的基石。百年树人,既是一所大学久久为功的神圣使命,又是体现在校园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瞬间的生动景象。今后,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在教育教学改革征途中孜孜以求,始终关注每一位学子的成长。适合学生发展的,永远是我们所追求的。


注:按教育部公布的名单顺序推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陈骏、邵进、高新房、王栋、李灿、董婷、李成、葛俊杰、胡凯、孙建军、杜骏飞、王维嘉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和“第一资源”的集聚区,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京大学针对综合性大学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基础,逐步构建了“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成果主要内容
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和讲堂,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双创兴趣。第二层次为面向有浓厚双创兴趣学生的训练和竞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第三层次为面向具有初步成果学生,促进成果孵化,帮助创业学生对接市场、开展创业实战。


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支撑平台
学校设立包括“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文化创意研究中心、E创空间等在内的“四创融合”支撑平台已达1.84万平方米,另有25个政产学研实体平台、104个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条件支持。


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  “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

联合纽约大学理工分校、英国华威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实体性质的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引入国际优质双创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25个政产学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双创人才培养;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创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导师库,共同开展双创理论和应用研究。

通过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南京大学双创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改革国家荣誉和“互联网+”大赛亚季军等学生荣誉,为综合性大学实施双创教育探索出了可借鉴推广而行之有效的改革新路,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二成果主持人

陈骏 院士:“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是国家对南京大学“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性成果的认可,也是对南京大学进一步写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奋进之笔”的鼓励和鞭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使命。南京大学将以建设“第一个南大”和“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为引领,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精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南大品牌”,为综合性大学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南大方案”,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南大智慧”。



三教师感言

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 高新房:南大一直注重厚植双创土壤,通过多年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链、孵化链、产业链相融通,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由点及面,内外资源交互集聚,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螺旋式的创新创业联动培养模式。我很荣幸能参与南大双创工作,将不遗余力地为南大特色的双创工作,为加快实现“第一个南大”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葛俊杰: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之路。南京大学的双创教育就是授人以渔,以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信息管理学院 孙建军: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够在学生成就职业梦想、实现科学理想的过程中,出一点力,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为能够参与这件事情而自豪!但获奖并不是我们做教育的目的,只是对我们教育付出的一种肯定,对未来做得更好的一种寄托。

新闻传播学院 杜骏飞:双创教育工程对于文科的意义在于,它使得大学本科教育建立起作品完成度、意义生产和创造力竞争的意识,并帮助文科师生树立起影响社会的抱负。

四学生感言
刘靖康(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荣登福布斯“2017年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榜单”、“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如果在一开始,没有南京大学的支持,没有老师提供的校友资源帮助我们完成天使轮的融资,我们就没有后来的那些故事,我们后来的这些成长都不会发生。而且,最开始在学业的压力下,我选择创业这条路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和校友的支持,我们当时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去创业。

黄宇人(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14届硕士毕业生,南京雷贝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12年大四的时候我开始创业,得到了母校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2015年代表南京大学参加首届“互联网+”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2016年受聘为南大首批创业导师,并做了多次校内分享和项目评选工作。2017年我和共同创业的南大校友一起设立芝士圈校友奖学金,回馈母校。南大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我们南大创业人在创业路上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持奋斗和拼搏的精神力量。


史昀鑫(南京大学商学院2014级本科生)本科读书时,双创教育是一扇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社会”很接地气的大门;求职时,双创教育是助力器,创业经历为我们的简历大大加分;工作之后,双创教育是一盏灯,虽然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是创业,但是创新创业的思维却帮助我们把日常的工作做得更好做到极致,做出不一样来。

李昱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使我受益良多:使我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让我得以在综合性大学的交叉学科中头脑风暴,勇于突破个人舒适区,努力探索未知领域;使我在不断的低成本试错中明确个体的比较优势和兴趣所在,从而在自身职业选定的过程中果断而不迷茫、自信而不彷徨;使我有机会遇到学识卓越且实战丰富的创业导师,结识兴趣各异但能力互补的伙伴团队,他们都是我生命旅程中的宝贵财富,一道诚朴雄伟,共同励学敦行!


漆信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和训练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试错”的机会,在诸多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长点,从而找寻到人生的目标。以我为例就是在一次“家庭农场”的创新调研中,找寻到要扎根“乡村振兴”的萌芽。创新的过程异常艰难,只有深入参与并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逐渐塑造敢于创新的勇气、持续创新的韧性和不畏创新的魄力,而这些精神品格的塑造不仅相伴于青春奋斗岁月而且受益终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勇当弄潮儿,不仅收获了开阔的眼界、渊博的学识和荣誉的激励,也让自己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中去收获自己的青春梦想,而创新正是这多彩青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成果实施历程
成果青睐有准备的高校
早在2006年构建与实施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南京大学就明确了“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路径。那时高教战线尚未大规模提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南大先人一步意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亦提前对双创和双创教育内涵进行广泛研讨和深刻把握,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是主要的实践者,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者、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促进者,也是共享相关优质资源的协调者和创新型企业的催生者,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主体;高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既要有至上而下的推进,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包括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构建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搭建教育平台与载体、共享校外创业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又要有至下而上的渗透,从学生、教师、校友、企业家等群体和专业、学科和院系等层面,加强他们的积极性、整体性和关联性,从而激发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力和持久力。
  待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和2015年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东风起时,南京大学已有充分的准备。基于系统的思考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便应运而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静心投入,水到渠成
“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四梁八柱搭建好,还需踏踏实实地做好内部精装修。经过近年来的扎实推进,一条全员覆盖、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日渐明晰,一批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具有鲜明内涵特征的三类创新创业课程陆续推出,一套校内外联动、全方位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成效显现。
截至2018年12月,全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301门,累计开展创新创业讲堂1500余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超5000项,参与双创竞赛学生超12000人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团队609个,从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全方位促进学生受益;建成“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文化创意研究中心、E创空间等在内的“四创融合”支撑平台达1.84万平方米,另有25个政产学研实体平台及247个技术创新联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条件支持;南大学子在四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均获得金奖,连续两届进入冠军争夺赛,不断刷新获奖记录;成功孵化多家估值亿元新创企业,涌现出一批学生携技术到校外成功创业的案例;等等。
正是南京大学的真抓实干和静心投入,“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几乎将相关领域的国家荣誉尽收囊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因而,本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欣喜之余亦让我们感到水到渠成。
六愿景愿望
未来,南京大学将以建设“第一个南大”和“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为引领,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师生教学动力,打造本科优质课程,构筑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内在地自然生长和不断涌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精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南大品牌”,为综合性大学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南大方案”,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南大智慧”。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