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亭:新时代大学的责任与发展----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荟萃-高校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专题荟萃正文

“2018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马陆亭:新时代大学的责任与发展----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发布:2018-11-29 15:45分享:

本文为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教授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特邀学术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马陆亭,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战略发展部主任。工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光明日报》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发展战略与管理政策。参加国家政策调研任务、规划编制、文件起草及主持重点研究课题多项,如参加《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编制、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出版学术著作(含合作)1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获国家、省部、学会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优秀图书奖多项。

 马陆亭.jpg

9月10号的教育大会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多次谈到过。5月2号,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说“广大师生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是因为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将全过程参与完成这一伟大历史进程。”高等教育院校如何办学和育人,是今后应该考虑的事情,并且一直是长久命题。

一、当代教育的历史职责

我们重任在肩,我们这代受教育者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节点上,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进入到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状态,全面施工,内部装修跟质量和特色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规划建设时期,比如教育现代化2035、五年实施方案。我们处在战略机遇时期,一个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增强,另一个原因是显著性增强。教育进入多样化时代,教育思想也各不相同。最后是制度性因素增强。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走什么样的培养道路、内涵发展怎么做,是一个学校需要思考的。

那么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是否能够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力量之源?如何成为这样的力量之源?是每个大学应该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多次谈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很多核心技术方面我们掌握了多少,企业可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往往力量比较薄弱,高等院校有没有成为当今技术创新的力量之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高等教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持,这就是我们当今的责任。

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首先是普及化,既是量的跨越,也是质的飞跃,高等教育的水平将总体决定这代人的成就水准。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或首要功能,是大学在产生之初的唯一职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是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心理期盼、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共同思考的主题。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时期,第四次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发展前景将远超人类当前的认知,人工智能等重大技术创新将重构社会产业业态,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要素和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加重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时代命题

我们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双一流”高校建设,不是“双一流”的大学也在进行优质建设。高等教育在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就是走出“象牙塔”。高校走向多元模式。一批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出现,即所谓的研究型大学,甚至被称作为密集研究型大学。后来,它们成为最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影响了整个世界。

高等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是因为美国提出的社会服务职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社会拿到了许多资源,科学与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学校和社会在相互的提高。所以,发展到今天,我们一流大学的科研活动都与大设备、大装置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很好的设备,大学不可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一批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出现,即所谓的研究型大学,甚至被称作为密集研究型大学。后来,它们成为最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影响了整个世界,也就有了World class university的说法。

所以,一流大学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产物。一流大学是因为社会服务功能而产生的,必然会根植于社会服务功能。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两大哲学基础,一个是实用主义,另一个是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是我们所做的东西一定要有用,但是一味的追求有用可能会陷入忧愁主义,所以还要不断地向前进步。正是这种哲学思想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每所大学都要为国家服务,都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必须要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的理想和责任担当。在此提出了两个逻辑。一个是教授的逻辑,发论文是教授的逻辑,教师在发论文的过程中才可以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学术声誉得以提高。另一个是国家的逻辑,国家逻辑是一个教授发不发表论文,和国家没有关系,对国家来说,一个教授的科研活动是负责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地区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这两个逻辑是不同的,不可以把这两个逻辑弄混。一流大学的发展根据社会服务功能,它的论文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说清楚,就成就了一篇论文。所以,服务社会是未来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需要。每所大学都要考虑紧密的联系社会实践,紧密的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有所担当。在这样的过程中,世界一流大学就会有不同的模式。正是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有不同模式,这才为中国特色的提法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这种模式不仅仅是办学模式,也包括管理模式,都是五花八门的,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世界一流大学,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进一步展开来说,比如典型路径里的融入区域、产业,因产业而生的大学(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瑞士苏黎世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参与和缔造创新型城市,如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支撑、麻省理工学院对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区的支撑。加州工程大学校长田长霖曾提出: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重点建设大学一定要想办法扶植最优异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把它变成全世界最好的。待它有名气了,其它学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上来。另外,他还提出清华大学所有专业都用信息化来改造。如果在90年代有的大学都用信息化来改造,现在肯定会是一所很牛的大学。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我们无法预测,但是如果抓住一些战略性问题,以后也会成为很牛的学校。

“双一流”建设存在不同路径。一流大学存在不同的办学和组织模式。在世界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模式和路径很多,有学科驱动的、有整体发展驱动的、有创新驱动的、还有创业驱动的。

新工科为什么会在复旦大学产生,就是为了给理工科找出路,一方面我国近年来的工程教育部分存在着理科化倾向弊端,另一方面学科的综合也在催生着新的增长点。新工科具有深度融合科学和技术的优势。一是新工科面向新技术和产品,这是新兴产业的标识物;二是新工科与科学的关系密切,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在新工科产生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提高新工科的科技含量,我们的科技最终一定要走向产品,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三、高等学校的结构化育人

一流本科提出来以后,有人提出什么是一流本科?一流本科有没有固定的模式?一流本科是指什么?一流本科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并没有精准的词来界定一流本科。当本科教育回归以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培养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过去培养人过度的重视知识,以致于产生高分低能。同时,需要探讨教育理念,比如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我们进入了一个说什么都对的时代,如果严格来说,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

目前,我们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但是有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核心的东西?答案是有的。首先,应该从心理学上找答案,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三个共识:一是智力结构。如格式塔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思维三棱结构,是智力领域核心问题。二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对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三是迁移理论。人的理论是可以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训练一般的心理官能;共同要素说,训练具体行为;格式塔心理学,训练普通技能;认知心理学,元认知训练。其次,从过去经验找答案。早期“螺丝钉”精神,注重专业教育,关注知识结构和专业深度;改革开放后,“后劲”,注重通识教育,关注知识面和灵活性。结构化的教学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如基本的专业规格和标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架构,理论教学、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搭配。再者,从国外模式找答案。学科面比我们相对宽一些、课程选择灵活一些、学生个性化更强一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能力提升。最后,从未来找答案。未来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未来肯定是会发生变化的,知识的作用是你作为高级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知识。另外,知识只是一个素材,可以培养你的思维能力。它可以作为新材料进行素材加工。所以说,能力是基础,大学不变的东西是知识技能思维,我们不能用一种规律代替所有规律,知识是传授和记忆的,技能是训练和练习的,思维也是需要训练和练习的。

总体来说,以不变应万变应该遵循这样的结构,无论来自哪个学校我们都要将自己的专业课学好;还要有实践活动,可能是课内的,比如实习、实验,也有可能是课外的,比如社团活动。再者就是环境熏陶。每所大学都要打上你这种大学的烙印,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打不上你这所学校的烙印,那么这所学校可能是不成功的。如果每所大学都能打上自己的烙印,在就业市场上,企业喜欢用你们学校的学生,那么,你这所大学是成功的。

四、高教发展的战略支点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需要聚焦教育发展战略支点,构建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点和增长极。高等教育更应该抓住关键,纲举目张地带动整个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高等教育就是整体发展,长三角的作用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腰身”,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是中国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的未来,为我国大规模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提供了样本。

 

文字整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童沁妍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