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作者:谌卉珺发布:2024-09-04 16:37分享: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谌卉珺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JSGJKT023),课题组主要成员:阙明坤、陆汉栋、章鹏飞、于  雷、曹  燕、王  影、吴  超、毛水娟、彭梦君、刘  玲(前10)


  本科生学业评价是提高高校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与难点。本课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政策文本和现实案例,研究学业评价体系的内涵、指标、标准,探究其建构逻辑和挑战困难,进而提出适切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新时代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学业评价天然存在于以人才培养为职责的现代大学中,贯穿并彰显人才培养定位、过程、行动、质量。高校学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构成了其建构基础。

(一)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内涵范畴

  学业评价是对照教学目标衡量学生个体发展与学习效果达成度的过程。教学目标决定了学业评价的范畴、方式、难度。学生学习结果即学生学习效果,包含学业表现和学习成果,体现成果形成的动态过程和成果总结的静态水平。教学目标与学习效果的一致化程度是学业评价的直接结果,一致化过程即教学过程、培养过程。

  高校学业评价体系是对照人才培养目标衡量培养成效的理念、标准、形式、方法等的集成,贯穿并彰显了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反映培养目标、理念、过程、行动、质量,归属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高校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学业评价体系包含并隐现在市场、高校、专业、教学四个层面市场层面表现为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认可度,衡量指标如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薪资水平等;高校层面表现为对照高校学历学位标准和培养定位的学生学业整体水平,衡量指标如毕业率、学位率、升学率等;专业层面表现为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多方面学业表现,衡量指标如专业学生毕业率、学位率、职业及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成果等;教学环节层面表现为课程、实践等不同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如学生绩点、获奖学金情况、课程通过率、实践效果评价等。不同衡量指标虽然不是针对学业评价本身,但均需以学业评价为目标和证据,“对学业评价的评价”印证体现了学业评价体系。

  理论范式方面,古贝和林肯提出以“响应式聚焦方式和建构主义的方式为特征”、评价过程关注利益相关者多重价值目标的第四代评价理论,“意义生成”超越“知识崇拜”成为学业评价新范式。学业评价理论的变迁及内涵的丰富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者需求的多元化态势一致,反映了学业评价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形态与方式。

(二)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综述

  检索现有两万余篇文献,以基础教育学业评价问题、高等学校评估、具体课程评价为主,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不足200篇,主要涉及理论、内涵、实践及其中的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较于宏大时代和高等教育变革这一宏大命题,内生于高等教育的学业评价常被其它改革主题遮蔽而显得微,丰富、细致实践举措夹杂依附在各种改革政策中而不单独凸显,针对研究因而相对不足,多作为其它改革的附属和衍生。当前我国高校包括学业评价在内的教学改革实践活跃,但系统化推进不足,学业评价仍存诸多共性问题。建设适切于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契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和区域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和突破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多重逻辑

  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变迁由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所决定。通过对学业评价体系建构历史、制度、现实的多维考察,可知学业评价体系与质量体系的关系,保障性逻辑、规范性逻辑、发展性逻辑是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动因。

)基于历史考察与内部质量形成保障性逻辑

  现代大学初始以通识、精英教育为主,学业评价最初是通过论文方式和演讲、辩论等口试方式进行考核,标准化考试随后引入并普及。内涵式发展,我国高校学业评价接轨国际,理念与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通过考察国内外高校学业评价实施历史可知,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学业评价理念的内核,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实施是高校内部质量形成的路径与表征。保障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了学业评价体系建设改革的必然性,是其构建的根本动力。

)基于制度考察与外部质量评估的规范性逻辑

  笔者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项目归为五个方面。一是基于办学资质与质量底线达标性评价,如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二是基于办学日常与质量红线的监测性评价,如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等;三是基于办学成效与质量基线的水平性评价,如专业评估、学科审核评估等;四是基于办学成效与质量高线的品牌性评价,如“双一流”战略、双万计划等;五是基于办学定位与质量标线的认证性评价,如工程教育认证等。

  通过考察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制度安排可知,学业评价作为“质量的证据”业已成为外部质量评估指标的重要方面。对标规范发展要求积累并自证办学成效,构成了学业评价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奠定了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理念与框架结构。外部质量评价规范决定了学业评价体系建设改革的科学性,是其构建的关键推力

(三)基于现实考察与内外质量协同发展性逻辑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应用型定位要求学业评价体系与之同频共振。经多年改革实践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形成如下特点:学业评价的主体更多元化、标准更加对接;学业评价的指标更应加复合化、内容更加丰富学业评价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手段更加信息化。

  通过考察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现实可知,其发展进程有力推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路径的完善、体系的健全,学业评价体系因此长足发展。基于内外质量协同的发展性逻辑决定了学业评价体系建设改革的针对性,成为其有效构建的牵引力。

三、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现实挑战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有待融入以改进教学和评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推行需学业评价体系的完善配套,生长于新世纪的Z世代有其特点和个性,应用型高校利益相关者诉求多样,学业评价的理念、主体、内容、方式、标尺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困难。

(一)普及发展下学业评价理念的错杂困扰

  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及生源基础与本科专业质量要求间的空间给予高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性,但也使得高校时常面临来自主办方、教师、学生、社会等的不同教育诉求与教育理念。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的意义价值等等问题在实际操作时常常是众说纷纭,学业评价理念的错杂易致使学业评价体系构建变得莫衷一是,评价的维度、内容、标准混杂,评价制度缺位,影响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多方参与下学业评价主体进退两难

  多元主体参与到教学及学业评价中,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管理的环节及成本因而增加,传统教师权力被分化,学生自主性的提升与教师的引导把控在学业任务的选择完成过程中碰撞对冲,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行业企业教师脱离学校场域开展教学时,学业评价的权威性易被挑战,为顾及学生的体验与评价,往往采取妥协、折中的方式。

(三)应用定位下学业评价内容的广张力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维度、教学内容与场域,学业评价内容随之扩容,更为丰富、复杂。然而,教学计划的容量和师生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实践教学比重的扩大会挤压理论与知识性学习的空间,学生在体验实践带来成就感时也有轻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风险。学业评价内容广与狭间的张力会导致学生出现重实轻理、在知识维度上存在不足、在学习心态与行动上过分倾向于“应付、完成”甚至“速成”而缺少深究,限制其发展后劲。

绩效压力下学业评价方式繁简悖论

  评价效度要求显见于学业评价体系建构中,绩效压力暗藏于学业评价体系实施中。二者缠绕下形成评价方式的繁简悖论,公平、高效的学业评价体系建构难度增大,应用型高校尤甚。总学分要求不低的情况下,虽繁复密集的考试易过分增加学生负担,挑战度最终变成疲惫感、挫败感对教师来说传统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是效率更高的性价比之选,对学生来说基于项目、任务的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主观性强,反观简单考试出分则会因显得“客观”而被认为更公平。

)自利追求下学业评价标尺松紧矛盾

  学业评价看似是教育教学的内在行为,本不应受到学业表现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但现实中学业评价的结果与学生、教师、专业、高校的利益紧密联系、深度绑定。若缺少共识和系统性规范,学业评价主体会在学业评价标准与尺度选择上表现出更多的为难,在标尺的宽严松紧之间最终做出自利性决定,以此来自证谋取好处。倾向宽松标准的做法会使得学业评价的实际效能受限,有时微不可查,有时有会因影响公平、利益而被质疑。

、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进路展望

  挑战困难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源自高校学业评价现状,价值共识不足、功能定位笼统、内涵范畴模糊、标准系统混乱、体系质效缺失、机制形式单一。

要有效建构应用型高校学业评价体系,第一要紧扣培养定位,遵循OBE理念,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理实间、课程间、实践环节间的贯通度。第二,开展教学评价能力培训,鼓励学业评价改革实践,增强学业评价价值认同,不断凝练形成以评价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共识与氛围。第三,厘清重构学业评价内涵体系,立足世情、地情、校情、学情、教情配套建设涵盖全方面、全环节、全过程的学业评价制度,以学业评价勾连形成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第四,针对专业、课程、实践等不同方面环节,梳理学业评价标准,规划拓展学业评价形式与方式,通过学业评价反馈的良性循环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改革实践案例院校南理工紫金学院自课题立项以来建设实施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基于应用型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普及化高教形势,梳理毕业学位条件;基于线上下金课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基于课内外实践训练,夯实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多样化素养提升,重构综合能力拓展;基于现阶段考风学情,改革课业考核管理;基于多元化生源特点,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基于持续性循证改进,强化成绩分析运用;基于闭环性质量体系,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基于助力学困生进步,落实预警帮扶制度。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