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专业集群建设实践探索
常熟理工学院王中教 主持完成了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2JSGJKT002),课题组主要成员:刘梦青、马庆敏、张泽云、闫飞、王愿
共同富裕与产教融合同为国家战略,二者的推进皆离不开共同体理论的指导,具有理论基础的一致性。产教融合与共同富裕还具有逻辑理路的同源性:就内容构成而言,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从逻辑层面而言,二者具有逻辑关联性;从运行机理而言,二者具有路径的耦合性。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既要在“做大蛋糕”上做文章,也要在“分好蛋糕”上做文章,更要实现“共享蛋糕”,具体涉及财富创造的提高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化。在“做大蛋糕”也就是财富创造提高的逻辑上,产教融合通过对生产要素层面的赋能和劳动者层面的赋能推进共同富裕财富创造的价值性。在“分好蛋糕”与“共享蛋糕”也就是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的逻辑上,产教融合需要提升初次分配的效率性、产教融合赋能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产教融合增强三次分配的共享性。
专业集群已然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是践行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探索,是应对知识生产模式转变背景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是知识生产模式演变的结果。知识生产模式是知识生产和创造出来的方式,是解释和分析知识形成与演变的框架。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模式正由“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知识生产模式正由知识生产模式Ⅰ向知识生产模式Ⅱ以及知识生产模式Ⅲ转型。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衍生了学科存在发展的多重逻辑,改变了学科存在的样态,使学科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相继出现。知识生产模式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从“学术范式”向“应用范式”衍生;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从“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转变;人才培养主体方面,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人才培养组织范式方面,从“松散式”向“紧凑式”“网络式”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从内部取向转为内部诉求与外部诉求兼顾。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既深刻影响大学转型发展的内部逻辑,又深刻改变大学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基本原则。知识生产越来越强调应用情境、越来越强调产学研用的多元协同、越来越注重知识集群与创新生态系统,这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和专业集群建设的逻辑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有别于研究型高校的学科集群:第一,构成不一样。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构成基础是“专业”,研究型高校学科集群的构成基础是“学科”。第二,出发点不一样。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出发点是人才培养,研究型大学学科集群的出发点是服务社会。第三,组织形式不一样。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组织形式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型大学学科集群的组织形式是以研究为主的学术组织形式。第四,发展目标不一样。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注重专业实力提升,通过对专业的调整、优化、转设以调节人才培养的总量、人才培养的结构;研究型大学学科集群的发展目标是优化学科布局与资源配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第五,演变的逻辑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的演变的逻辑是理性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共生,研究型大学学科集群的演变逻辑是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共生。专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耦合的辩证统一关系,应该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专业集群—“以链建群”;围绕学校核心专业布局专业集群—“以核建群”;依托传统二级学院布局专业集群—“以院建群”;基于办学传统和特色布局专业集群—“以特建群”;基于城市发展布局专业集群打造校城共同体—“以城建群”;基于创新要素整合的专业集群建设—“以新建群”。
专业集群建设遵循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特征。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呈现以下特征:兼具专业属性和学科属性;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兼具教育性与产业性;兼具区域性与适应性。这些特征既是长期教育实践凝练的经验,也是今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所应注意的焦点。
作为“遗传”与“环境”之产物的高等教育系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生态系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是由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在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学的方法论指导,坚持整体性思维、价值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要坚持学科逻辑,充分发挥学科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发展是基于知识生产、组织行为、社会需求三重逻辑的必然选择。第一,要坚持应用型的学科发展定位:一是坚持学科建设目标的应用型定位,二是坚持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定位,三是坚持学科建设内容的地方性、区域性。第二,要构建基于学科群的发展模式:一是根据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布局学科群,实现学科互融交叉,二是通过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科群,三是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第三,要打造应用型的学科生态:一是增强学科适应性,二是加强学科的协同发展,三是重视学科生长文化环境的优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要坚持组织逻辑,不断加强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的融合发展。第二,根据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专业的集群化建设、加强专业的科学评估。第三,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提高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能力,减少行政干预;要发挥高校在学科专业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术自治;要发挥产业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突出学生主体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要坚持环境逻辑,促进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国家层面,通过对现有法律的修订、空白法律的立法,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教、切实落实高校在办学上的自主权,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发展、产教融合及专业集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层面,通过淡化政府与高校间的行政关系、优化政府与高校间的经济关系、明确政府与高校间的法律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区域层面,加强对高等教育集群的顶层设计与布局优化、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处理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促进地缘导向的高等教育集群格局形成。产业层面,通过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构建专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引领”格局促进市场导向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