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在线教学效果评价及质量保障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姚山季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JDKT025),课题组主要成员:朱晓峰、庄雷、张家峰、王加中、韦斐琼、吴秋玥
项目式教学与金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1.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也是实现高阶性精准教学的载体。通常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理论与课外的项目(任务)实践并行,通过有效分配课堂和课外时间来开展合作学习,并综合应用显性和隐性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1)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鼓励小型任务式学习,二年级及之后的专业课程中嵌入真实项目,难度逐步加大,挑战不断增强,从“单方面针对问题”逐渐向“全方面构建思维”转化,逐步形成完整的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以“能力结构-知识单元-知识点”模块细化教学内容,将多样复杂的课程资源有序聚合到各教学模块中。授课对象不同,项目也不同,“乐高式”组建项目式教学内容。同时,以学科竞赛为载体,鼓励融合“理”“工”“管”“法”等跨学科项目实践,充分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
(2)方法体系。项目式教学方法体系可以通过“1433”来体现。“1”为一个学期,指的是每个项目的运行时间为一个学期,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评价;“4”为四个模块,分别为项目准备、方案策划、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价;前面的“3”是指在项目中追求三个高阶目标:学以致用、学会学习、触类旁通;后面的“3”是指探索了三种方式的应用边界,分别是一门课一个项目、多门课一个项目、多门课多个项目三种方式。
(3)师资队伍体系。“模块化”除了便于组织教学外,还可以促进师生共同体自主学习、同步成长,解决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操经验的问题,在“课堂-项目双螺旋”中锻造专业教师个人风格,形成项目式教学师资梯队。诸如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校友等走进课堂,开展课堂讲授、案例点评和专家讲座,可以为项目式教学提供资源保障。此外,往届获奖选手亦可成为学生导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度参与辅导学科竞赛。
(4)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体系。伴随学科发展和格局变化,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体系亦要“在变化中求不变,在创新中求积累”。变化的是,与“一门课一个项目、多门课一个项目、多门课多个项目”三种方式相对应,课程(群)中嵌入的项目不同,学情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交叉使用“全班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Think-Pair-Shair”“世界咖啡”等新型课堂组织方式,给予学生全新学习体验。不变的是,每个项目运行时,课堂理论讲授、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必须有机融入。学生轮流充当项目运作方(乙方)和投资人(甲方)或其他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研讨探究习惯、鼓励学生重塑课堂制度、允许学生制定学业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除课程论文、考试等终结性评价,还可综合采用中期汇报、实战反馈、网络直播PK赛等多种过程性评价方式。
2.金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为切实保障金课教学质量,必须要根据课程体系、利益相关者体系这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以及两者间运行关系设计保障机制,提出机制构建具体策略。
(1)课程因素视角保障机制。
1)匹配机制。匹配机制是指作为课程因素体系的三个部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实现与金课标准相匹配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匹配机制可促使金课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为此,一是教学管理部门加强政策解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教指委专家、教学名师及课程带头人等的作用,邀请他们对金课建设标准开展政策解读,细化操作手册,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等具体要求,设计匹配要素,供教师参考。二是教师抓紧落实。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其他课程设置情况,在充分领会相关政策核心要义基础上,紧紧围绕课程因素体系具体构成,分解金课讲授要素,使之与国家标准相匹配。当然,教师还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特色、学院实际、用人单位需求等因素,以进行最大限度地匹配。
2)互动机制。互动机制是指课程因素体系的三个部分,在金课建设标准统领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自成循环体系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为此,一是深度挖掘课程因素之间的作用规律。总体而言,金课“两性一度”的课程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式。当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还可以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也可以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提出调整和改进要求,所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之间形成闭路循环,从而不断地进行良性互动。二是创造规律发挥作用的主客观条件。教学管理部门、教师,甚至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要从主观上认识、接受这一规律,并在实践中主动遵守,将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程度作为金课建设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2)利益相关者因素视角保障机制。
1)组织机制。组织机制是指组织金课教学活动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金课教学活动的科学、有效安排是组织机制运行的核心。为此,一是教学管理部门加强总体设计。根据国家要求,尽量将金课在更多专业开设,所以,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鼓励更多专业开设。当然,在力所能及前提下,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课开设的激励,尤其是精神激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开展金课教学活动的崇高性、引领性、价值性。二是基层教学组织加强具体的开课规划。基层教学组织要根据师资情况,对金课开课进行更多的具体规划和设计,并梳理教师、学生等对金课教学的反馈意见,在开课时予以合理化吸收。通过学校支持,在空间、物质条件等方面,为金课开课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2)改进机制。改进机制是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反馈,不断进行质量改进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为此,一是合理设计学生的评价反思。不搞“一刀切”,不以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判断教师的唯一依据,不进行教师评价,转而开展课程评价。随时允许学生进行反馈,由教师对所提意见开展合理化评价。二是优化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职能。教学管理部门设立专项制度,组建临时工作团队,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意见提供反馈服务,并督促、跟踪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对学生的无理取闹行为给予一定控制,长期反馈“无理取闹”意见的学生,将会被列入“黑名单”。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适时介入,为金课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宏观指导。
(3)两大体系运行视角保障机制。
1)牵引机制。牵引机制是指推动课程和利益相关者因素体系正常运行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为此,一是要从“整体一盘棋”思路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要从“整体一盘棋”思路,充分认识、宣传课程因素、利益相关者因素两大体系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在金课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互补性作用。二是针对不同体系,实施差异化策略。在课程因素体系中,向教师明确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落实在课程教学之中,主要是指金课讲授要围绕三者之间互动而展开。就利益相关者因素体系而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对金课的正确认识。对教师开展必要培训,对学生反馈的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对不能落实上述做法的教师,在不影响金课教学质量前提下,也要给予足够认同。
2)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是指为确保两大体系之间协同运行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为此,一是落实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协同思想。在课程因素体系中,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统一到提升金课教学质量上来。就利益相关者因素体系而言,在学生中心基础上,将金课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的重心。对于这两个体系来说,要以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为目标推动它们的协同运行。二是以学生中心进行协同运作。课程因素体系是保障金课教学质量的基础,要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等要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实践;利益相关者是课程因素体系运行的重要支撑,此时,也要将学生作为教师、管理人员核心工作开展的靶向对待。换言之,一定要以学生培养为纽带共同体,推动两个影响因素体系之间的协同运行。
3)润滑机制。润滑机制是指两大体系之间运行不协调时,可以随时进行纠偏所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性安排。课程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体系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协调,当出现这一情况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润滑机制的运行,则可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保障金课教学质量。为此,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管理人员、教师等的思想认识,在目标导向、运行策略等方面,要在课程要素和利益相关者要素之间进行深度链接,一旦发生金课教学质量两大影响因素体系运行的不协调时,在统一的思想认知指导下,可以迅速进行纠偏。二是在考虑对方的同时,开展体系内部的前瞻性规划。在开展金课教学活动时,从课程因素体系来说,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感受,遵守教学管理部门要求,特别要对学生接受习惯开展深入研判,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规划;就利益相关者因素体系而言,要按照国家要求、学校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实际等情况,进行金课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设计与落地实践,以使得当出现不协调现象时,由于这两个体系的规划都考虑到了对方诉求点,从而可以最快速度进行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