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莉/程修明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JDKT083),课题组主要成员:冯仰生、秦育华、高鹏、郭夫兵、鲍晓鸣、张珩、秦建
一、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1、明确融合目标,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的愿学、乐学、善学”的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各高校对于课程建设都提出高质量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各类课程实施都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特别是思政类课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具有时代的引领性。所以首先要明确思政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何达到进一步强化和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课堂,大部分教师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独自表演”,学生作为“观众”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大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如果要改变现状,就要进行课堂革命。教学模式的改变是课堂革命的关键,即首先要转变师生的协作关系,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为教学宗旨,教师通过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等引导学生先“入门”,然后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强调教授者的引导性和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
(1)加强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首先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线下面授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善用案例,让本身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高校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学生对当前的政治理论学习很难达到以自我理解和消化,因此很多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必须要在线下教师的反复解释和悉心指导下才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线下教学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可以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并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提供一定的帮助。
(2)构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进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也带领着各行各业进行着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渗入,促使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室,而是畅游在互联网的海洋里。因此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的构建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根据教学要求整合优化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收集主要来自于两个途径,一个是网上公共教学资源。对于网络上的公共教学资 源,一定要筛选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资源,摒弃各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不良资源。二是线下教师授课资料,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资料、具体案例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资源模块。其次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比如超星、智慧职教、中国慕课等,将网络上筛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线下教学资源整合汇总上传到网络平台中,注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与校内外相关平台的联系沟通,共享课程的有效性资源。最后教师要学会高效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既要体现思政课具有传授知识的显性功能,又要体现思政课具有立德树人的隐性功能,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问答、分享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构建课堂互动、多元化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课后利用进行课后作业、测验等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扩大信息来源和知识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与养成的过程,其教学效果既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教”与“授”,也不能独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与“思”,教师的面授过程与课堂价值引导不可或缺,信息技术手段再智能,最终不能替代人的真实感受。所以,高校思政课不能完全用线上教学平台取代实体课堂教学,应在发挥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兼顾使用、善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一种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观,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助力教学体系的转化,进而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切实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进思政课教学信息化发展
(1)增加教师信息素养的多元化培训
当前很多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巨大影响,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也不愿意去轻易尝试,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不高。这个时候首先就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学校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善用信息技术手段;其次学校层面给出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走出去,看一看”,经常组织一些培训,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线上学习、外地培训、调研学习、教师竞赛等,让教师开阔眼界,多学习多交流,让自己内心变得富足强大,同时让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内心的空缺,以便更好的展示教学,传授知识。
(2)引进年轻新教师,注入教师队伍新血液
年轻教师的加入为思政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通常具有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进步和发展。首先年轻教师通常具有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熟悉现代教学技术,并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时事热点融入教学之中,使思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年轻教师往往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他们的加入有助于推动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年轻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更容易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互信和互动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思政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年轻教师通常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同时有助于构建年龄结构合理、梯队有序的思政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引进年轻新教师到思政教师队伍中,对于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推动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重视年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为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