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红:锚定一流 聚焦内涵 彰显特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会动态-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2023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张连红:锚定一流 聚焦内涵 彰显特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发布:2024-01-01 11:35分享:

 本文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教授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书记校长论坛上所作的报告,文章根据现场报告内容整理,部分有删减。


个人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国近代史学会会长、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等。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和第三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研究优秀成果普及读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排名第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多项。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中青年领军人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提高人才自主的培养质量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战略新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对我们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江苏省高教年会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为主题,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也非常契合总书记讲话的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我们学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建卓越质保体系,育一流创新人才为主题开展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各学院各部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标查找分析问题,梳理发展思路。学校聚焦本科人才培养,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自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十余场专题研讨会,各部门和学院召开了专题研讨会120余场,学院和学校各级部门各专项工作组系统联动,内部监督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查找不足,形成问题清单,积极整改,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倡导卓越文化,改造智慧教学环境。在全民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审核评估指标,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本科人才培养情况形成真实的画像。

一、聚焦协力,攻坚人才培养的突出难题

    (一)聚焦内涵建设,彰显立德树人成效

    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机制。在国家马工程教材建设中,我11名专家负责7本教材的主编工作。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体系。南京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连续三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两位教师和团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获评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二)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一流卓越人才

    双一流建设首先应该抓的是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实施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工程、优质课程建设工程、教育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学风与学习质量提升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协同合作育人工程等在内的“八大工程”。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12项。4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十年指数(2013—2022)》排行中位列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第33位。

    (三)突出特色发展,勇担师范强教使命

    专注师范教育,发挥龙头作用。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做了重要指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是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始终牢记使命,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和比例,年平均增幅达17%,探索本硕贯通培养复合型卓越教师新模式。其中《师德融通·专业融通·实践融通——新时代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根基基础教育,建强教育基点。南京师范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入选的150名培养对象中,南师校友占据半壁江山。与教育薄弱地区开展联合办学,共建3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牵头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成长、协同提质”特色工作机制,以教育均衡发展主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实现。

    (四)深化开放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育人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多元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新型育人模式和机制。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培养,包括“法学+英语”“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面向高层次复合型高中师资需求,开设“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技术教育”复合型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

    面向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南京师范大学与南瑞集团共建的南瑞电器与自动化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顾建军教授领衔的“K12技术与工程教育”获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领域全球唯一教席。

二、细研深究,查找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首先,“学生中心”理念转化为育人行动尚有不足。囿于条块分工,未能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学生中心”理念未能充分落实到工作行动中,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机制尚未完善,导致在协同培养上存在破壁难题、协调难题和共育难题。其次,协同共享资源建设尚不充分。课程案例等资源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力度上尚显不足,部门和学院之间数据共享和互通尚未完全实现。实验实训资源系统规划和共建共享不足。最后,对实验实训资源系统规划认识不足。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和协同共建机制建设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自建自用的局面,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的系统化、集成化、综合化程度不高。

    (二)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科门类虽齐全,但文、理、工、交叉等学科门类发展不均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产业应用、企业技术等需求的敏锐性还不强,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第二,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加强。战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仍比较缺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力度还不足,旨在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研究和有望对产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产学研合作还不够深入。

    (三)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学生国际交流比例需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与一流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受此前疫情影响,尚未设置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暑期学校、学生海外科研及实践项目等较少,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推进难度大。另一方面,国际化办学资源需进一步丰富。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外籍教师、有海外经历的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符合国际通用性的专业课程少,国际合作学术研究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数量不多,国际组织后人才培养工作尚在探索,缺乏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渠道。

    (四)质量文化形成共识有待持续发力

    一是部分教师对质量文化的学习尚未完全实现由被动执行到自觉行动把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学实操和质量把控的能力以及执行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政策的配套、保障的强度等方面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现象教学投入激励与监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的全面有效落实尚需加强。

三、改革奋进,回应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一)以生为本,打造协同育人支持系统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加强制度设计和系统规划,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校内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激励对协同育人的支持,促进院系突破单一主体育人的传统思维。其次,建立多主体合作机制,鼓励跨院系设立复合培养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现育人环节的融通。最后,打通育人过程中的堵点,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切实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负担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

    二是以四新建设为突破,推进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为牵引,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统筹资源、顶层设计、优化布局。通过学科交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路径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特色,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紧密对接,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校企联合实践工程教育载体。

    (二)服务战略,推动拔尖人才培养改革

    一是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生物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引航、优势学科引领、名家大师引导、改革创新引路。充分发挥文理学科深厚积淀与高原优势,形成包含国家级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强化培养学院、英才培养计划等立体多元的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二是优化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面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研究出台激励、协调和评价相关政策。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在“智能、健康、生态、文化、善治”等重点领域,加强文、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培育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深化校企联动,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和学生海外学习支持力度。强化与全球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扩大特色合作规模,加快推进国际伙伴学院建设,增强与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的合作项目数量。统筹校内专项资源和学科资源,推进与国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学生的海外交流项目建设,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项目比例。发挥优势学科吸引力,树立“留学南师”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点面结合、插班建班并行等方式,完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二是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出台完善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出国管理考核等文件。鼓励教师出国参加教学、科研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化建设和教师成长。出台高水平外籍教师引进激励机制,提高全职外籍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与海外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教师在国际组织、国际期刊等担任职务和编审,鼓励教学高访人员以及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开展全英文教学。

    (四)持续推进,构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厚生致远”质量文化宣传学习的长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长效运转不是单纯依靠政策规划、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而是有赖于文化驱动和内生动力。学校将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研讨,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常态化研讨、论证、交流等活动,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内涵要义,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宣传“厚生致远”质量文化。建立以互信和理解为基础的质量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

    二是完善“厚生致远”质量文化有效运转的支持系统。加强教学投入激励机制建设,支持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教学评价改革力度,树立榜样,宣传示范。出台完善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出国管理考核等相关文件形成教学为先、质量为上、育人光荣的校园文化,增加教师教学获得感和幸福度。激发院系特别是教师在质量改进方面的动机并内化为教育质量信念,落实于实践行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力度,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严格执行和落实质量标准。规范育人过程,将“厚生致远”质量文化印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

 

    南京师范大学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优良传统作出更大贡献”的殷切嘱托,锚定一流目标,聚焦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育人水平和能力,奋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致力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交出高水平答卷!

 

文字整理:南京师范大学 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乐。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