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南通职业大学作者:庞德美/刘万生发布:2023-12-30 20:48分享:

南通职业大学庞德美/刘万生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43),课题组主要成员:马  莉、朱  泾、陈晓琴、范瑄瑄。


一、加强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
(一)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
      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如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信息化建设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南通职业大学于2020年7月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顾问“南通职业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2021年7月颁布了《南通职业大学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质量评估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为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层党组织做好引领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切入点、着力点,这样党建工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业务工作也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南通职业大学自2020年以来,全校利用每周三下午半天,坚持开展“每周一学”制度常态化集中政治学习活动,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示范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二、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确保课程思政稳步推进、行之有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课程思政之基
      课程思政目标能否有效达成关键在教师。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高校引进教师不能局限于学历和业务能力,要把牢政治关,确保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推进“高素质、高水平”双高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尤其要提升教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水平。
(二)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及上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发表教科研论文、出版教材。将示范性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及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奖励。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结果贯穿到教师项目申报、绩效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定各个环节,调动全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典型标杆、加强示范引领辐射
      建立课程、专业、系部、学院、学校全方位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逐层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及任务落实,不断提高教师个人和各层级团队课程思政育人能力。2021年暑假,南通职业大学逐层级举办教师说课程思政,最终推选出24名选手参加了9月份由学校宣传部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校级说“课程思政”大赛,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有助于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本课题组成员获得校级一等奖。
      学校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交流分享会,邀请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金课和示范课程主讲教师、大赛获奖教师分享成功经验,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学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比如,南通职业大学在2021年,连续举办了五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研究”学术沙龙,全校教师零距离与榜样进行对话交流,既给成功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其他教学提供了学习先进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课程又是思政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精心打造多门在线课程思政“金课”样本,给教师学习、模仿并超越。南通职业大学从2020年起,已经开展了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所有课程均顺利通过验收,课题组成员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顺利结项。
      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舞台。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能力大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作用。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英语教师(包括课题组2名成员)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2022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并获得高职组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三、 发挥教师主体,深化思政改革
      要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教师就必须做到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教师日常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接触到大量西方社会习俗、人文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客观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优劣性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
增强政治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且免费的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持续做好深化、内化、转化,悟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恪守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身教胜于言传。一位优秀教师自带光芒,自身就是很好的思政素材,温暖并照亮学生前进的路。
      提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处理和信息创新等。对于互联网原住民,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媒介已经过时,教师要通过数字化媒介,创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课程思政永远在路上。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做到严以修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学术水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只要学校、英语教师及学生同心协力,《大学英语》一定会走进“课程思政”的春天里。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