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教材管理工作委员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顾小丽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课题编号:2021JDKT003),课题组主要成员:石晓迪、付珍凤、周福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发布以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以广泛推进,但是推进状况并不均衡,课题组通过开展调研后发现,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校未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仅以安排劳动活动作为劳动教育;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理论课,但未能对劳动实践活动系统设计和安排;还有些学校开设了理论课程,也有实践活动,但在劳动教育评价上存在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状况,或仅进行劳动理论课程考试,或仅对劳动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本课题结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以结合非遗传统文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客观、真实可靠、可学可鉴的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一、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技能结合,使得劳动教育评价全面客观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技能定义为:个体采取积极和适应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新时代人才应该首先具备较高的生活技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设劳动教育时应注意和生活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烹饪、收纳、急救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工作室,开设各类培训班,学习基本烹饪方法,获取收纳技巧,掌握应急救护技能等等,不断提升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成立首批劳动技能工作室包括:信舒堂忒难工作室、心灵学堂烹饪技能工作室。第二批劳动技能工作室包括青茶工作室,栖霞龙舞非遗传承工作室,第三批博爱校园应急救护工作室,第四批小匠人-金陵剪纸文化工作室。两年来,学校将生活技能的训练融入劳动教育中,共成立生活技能类工作室6个,有助于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2021年4月学校还出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技能工作室管理办法(暂行)文件,对工作室职责、申报、管理及评审与考核进行评价,规范工作室管理和运行办法,使得劳动教育评价全面客观,有章可循。
二、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使得劳动教育评价全面真实可靠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实习实训是开展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应立足专业教育,基于实习实训的特点及要求,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系统结合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教育内容,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受劳动的魅力,掌握专业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在订单班学生的人才培养中,更加可以利用天然优势和有利时机,融会贯通地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结合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专业类劳动技能工作室及工匠工作室,开设一系列专业类劳动技能示范课,更具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提升专业劳动技能。2021年以来,学校设立一批专业类劳动技能工作室、工作室。例如:“智能终端产品检测与维修”专业类劳动技能工作室、ICT应用创新工匠工作室(劳动技能工作室)、5G+AIoT智能应用开发工匠工作室、贺道坤劳动技能工作室、朱方园工匠工作室。2023年,学校设立焊接劳动技能工作室、非遗数字化传承与推广劳动技能工作室、客户服务劳动技能工作室、汽车美容与保养劳动技能工作室、数据处理与数据智能劳动技能工作室。近年来,学校将专业技能融入劳动教育,共成立了专业技能类工匠(劳动工作室)共10个。通过专业技能大师走进学校、走近学生,可以带动学生重视劳动,引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进一步形成专业劳动技能。学校可以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榜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坚定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信心。在专业教育中深度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近年,学校也出台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养成课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将劳动养成课课程为必修课,分为劳动实践和劳动理论学习,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组织实施,劳动养成课设置为1个学分,使得劳动教育评价真实可靠。
三、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活动结合,使得劳动评价可学可鉴
为了充分发挥劳育校园文化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习机开展了劳动精品活动评选,并评选出驭“技”预急、“救”在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精品活动、节节向上、3C电子产品制作、车工匠——汽车服务劳动教育活动5项劳动精品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精品活动室是学校结合南京地方民俗特色,成立南京绒花名师工作室,创建南京绒花传承基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的集中体现。学校还开展了劳动教育示范课程建设,2022年共建设传统推拿疗法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应急救护培训、竞传统技艺、守青茶匠心、计算机组网与安全、电子装联综合实训、光伏电站安装调试实训6门课程。2023年出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师范课程建设标准(试行),对建设原则、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进行了明确,充分体现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和探索,使得劳动教育评价可学可借鉴。
综上所述,本课题开展以来,在项目执行期内发表教研论文1篇,研究报告1篇,共成立生活技能类工作室6个,成立了专业技能类工匠(劳动工作室)共10个,开设劳动教育示范课程建设6门、开展5项劳动精品活动1个劳动名师工作室,出台劳动教育评价文件制度3项,共培养劳动教育指导师2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