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代表文雯在清华大学未央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2023级未央书院导师代表发言
开启认识和探索自我的旅途
文雯
各位三字班的未央书院新生同学:
首先要祝贺在场的337位新生,祝贺你们成为清华园的主人,成为未央书院的主人!其次,要感谢梁曦东院长给我这个与大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在未央做了两年导师,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一位导师,特殊在于未央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理工交叉的本科生学院,而我的专业是教育学,属于应用社会科学,我应该是未央中的非主流学术导师。但是仔细一想,我又没那么特殊,为什么这么讲呢?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是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的学问,是一门研究人性的学问,是一门帮助人认识和了解自我,进而获得更有意义的成长和发展的学问。刚才梁老师讲了未央书院所有的产出就是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在这个意义上,未央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都是我的同行,大家都是怀揣着“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的教育信念汇聚到了未央。
今天我想从一个教育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三个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故事:
第一、关于“我是谁”的困惑
我和未央许多同学有过交流,发现他们总是会经历一个从刚入学的激动、紧张、兴奋,到迷茫、困惑、怀疑自我的过程。有同学说:“我知道这样卷分数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但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根本的哲学也是教育学的问题:“我是谁”、“我应该怎么认识我自己”、“我应该如何建构学习的意义”。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保罗·高更
这幅画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著名的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的晚年名作。它的标题是:“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也有人把它叫做“人生三问”。我还是在大学里读《月亮与六便士》时了解到这位传奇画家和这幅画作。2019年我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看到这幅巨作的真迹,依然非常震撼。这是画家在启蒙运动和欧洲19世纪一连串革命,以及社会变革的刺激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体现了关于人性和人的存在意义的终极困惑和思考。画面从右往左依次坐着大学教育在未央的教育,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是什么?一个小女孩儿,一个成年女性和一个老妇人,它代表了人从出生到长大再到衰老的三个人生阶段。
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每一个时代、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面临同一个灵魂拷问,那就是“我是谁”、“我要去哪里”。二十岁的你们在思考,步入中年、老年的我们也在思考。所以,当你开始出现“我是谁”、“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我究竟应该做什么”之类的困惑时,恭喜你!这恰恰说明你在成长,因为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解构、再自我重构,最终破茧成蝶的过程。大家到清华来求学深造,其实不光是要习得安身立命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核心。只有找到了你生命中的热情所在,感受到“天职”的召唤,才能使你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为你所用”,也才能够回应内心的“诉求”,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好的,我明白找到自我很重要,这也是一个终身的命题。那么大学教育、在未央的教育,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是什么?
柏拉图《国家篇》(p514-521)
“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
这是第二幅画,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的隐喻”。一群未被开化的奴隶,被囚禁在洞穴里,他们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只有真正走出这个洞穴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大家可以试着代入一下,你们的培养方案、课程表上的一门门课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经历投射在墙上的一个个影子。这些影子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找到、掌握、或者想象真实的世界是什么。但千万记住,这些影子不是真相,影子本身不是真实的世界。读懂了马的轮廓,并不意味着你就能骑马。越是娴熟的通过“刷题”、掌握套路和技巧记住了这些影子,就可能越难转身看到真相。
那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光,是赋予意义、闪动发光的那个东西。如果你拥有了它,那么剩下的一切,包括各种知识、技能,马上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一旦找到了这火花,通向教育的路就变得毫无疑问并且不证自明。因为教育是从内在生发出的对本质和意义的渴望,它不是你拥有的东西,它就是你。因此,大家在大学中接受教育,本质上就是要能够走出洞穴,实现灵魂的转向,看到大千世界的本质。
第三、 开启认识和探索自我的征途
在论述完大学教育的作用后,我们来谈点儿实际的:究竟应该如何通过教育开启认识和探索自我的征途?
哈佛雕像和校徽
2019年,我在哈佛大学访学,在哈佛的校徽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校徽上的三本书中有两本是翻开的,有一本却是书脊朝上匍匐的,为什么这本书的方向不一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求教了一位历史学教授,他告诉我,上面两本打开的书代表了知识,可以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背、作业考试来完成;下面一本匍匐的书则代表了智慧,是理解、洞察、预见、决断、协调的能力,与你个人的生命经验相关,与信仰、审美、伦理、宇宙的存在和意义相关。这是哈佛对每一位校友的期待,希望他们不仅仅擅长学习客观知识,更要通过学习开化、获得人生智慧。
这种关于自我、关于人生的智慧如何获得?这就需要大家自觉培养一种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子在《道德经》里称其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大学与中学学习相比,要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钻研、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一类知识和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术语——“元认知”。能否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己的优势、短处、兴趣、潜力,进而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方法与目标,这是回答诸如“我是谁”“什么对我来说才是有意义”之类问题的重要基础。拥有了这种能力,学习与成长的旅程才有了航行的方向,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随波逐流,不让外界环境与他人评价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坚定的做自己的主人。
我今天的发言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一个关于自我的困惑、一个关于教育真谛的隐喻、一个关于知识和智慧的校徽。希望这三个小故事能够作为我送给大家入学的礼物,祝愿大家在清华求学的岁月里,能够发现、认识和把握自我,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长、所用与生命的内核融为一体,用生命核心中涌动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心抵御未来人生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成为自己真正期待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