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基于CBI理论的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外语课程教学融入研究

来源:东南大学作者:张豫发布:2023-08-04 14:27分享:

东南大学张豫 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基于CBI理论的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外语课程教学融入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01),课题组主要成员:黄文英、毛彩凤。


      在两年有余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本课题基于前一节中陈述的主要目标,围绕CBI理论指导下的依托式教学模式,着力建构“内容+语言”的融入式整体课程结构与实施路径,首先从CBI理论的原则与逻辑界定着手,厘定了基于CBI理论的课程思政教育与外语课程教学融入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而依据CBI理论指导,明确并描述了“内容+语言”模式中课程思政教育涉及的理念、知识与价值,及其与外语语言学习中知识技能的耦合;接下来进一步开展实施路径的研究,以及对相关课程结构进行整体化设计;最后进行教学示范,通过反馈机制优化方案并进一步论证,最终形成了较成熟的,可供借鉴的路径模型,有效实现思政教育元素“进课程、进教案、进课堂、进练习、进反馈”。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融入值得探讨研究。本课题在学术思想上以课程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为理论基础,借力外语学科教学中的CBI理论,构建了以价值引领,思想导向的依托式教学模式及课程内容。学术观点上,强调以价值链构建课程内容的同时,突出外语类课程的专业目标仍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及语用能力。研究方法上,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结合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可信度,以及可持续性。
      目前,课题组已根据研究课题申报书中确定的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完成了相关研究与教学示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
研究课题申报书中确定的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包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2篇高质量论文;课程建设与教学示范,参评省级示范课程或教学成果奖。预期社会效益包括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活动,学习并推介示范课程,为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并撰写了教学案例。
目前课题组基于本项目研究形成的最终成果包括:
论文发表:
1.张豫,重构线上课堂教学生态 提升在线教育的教与学(已标注学会专项课题支持项目信息)
2.黄文英,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人本主义教学路径(已标注学会专项课题支持项目信息)
3.毛彩凤,挖掘疫情素养发展价值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
       以上为三位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收录于《外语课程“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胡永辉 李霄翔 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该论文集旨在“推进高校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实现三全育人”。收录论文意在明确“外语类课程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秉持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厘清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外语教学课程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构建起适合外语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其中《重构线上课堂教学生态 提升在线教育的教与学》借用课堂教学生态的理念和方法讨论了如何有效提升疫情下在线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重点讨论了课堂微环境的重构。文章指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建立动态开发的线上教学活动支持性环境,有利于构建互动、共生的课堂生态,从而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及实施教学目标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平等、共情的师生互动关系,达成学习的意义感。《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人本主义教学路径》则从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出发,以课程思政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契合,系统地探究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人本主义教学路径,为切实推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些思路。《挖掘疫情素养发展价值 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一文认为,新冠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高校教学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但从教育资源来说,这次突发事件具有重大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文章探讨了如何深入挖掘新冠疫情所内涵的价值意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目的。为发展教师的疫情资源意识、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4.李霄翔、毛彩凤,新时代外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再认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本文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原则和内涵的双重维度探讨了外语课程所担当的育人功能,并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视角,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实现和优化育人功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进一步发挥外语课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立项:
1.黄文英,《高级英语读写1》,东南大学2021-2022 课程思政示范课, 2021 已结课
      该项目在《高级英语读写1》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体现出“思政元素”,优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德育要素的融入点以及融入路径。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新的思政版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紧扣“课程思政”主题,设计完成了3份详细的思政教学案例(见以下“教学案例”部分)。
2.黄文英,新文科视角下英语+信息工程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2022 在研
教学案例:
1.张豫、黄文英(编写成员),《英语视听说2》,《东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汇编(第一辑)》,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2021年11月
      该案例集(第一辑)是由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汇编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旨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案例集中每门示范课展示分享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建设路线、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典型案例等,供校内外教师阅读参考使用。
2.张豫,《英语语法1》课程思政版教学大纲编写及教学案例1:What is linguistic research about?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U Jianming
3.张豫,《英语语法1》课程思政版教学大纲编写及教学案例2:What means to really know a word?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Taiwan problem” and “Chinese Mainland.”
4.黄文英,《高级英语读写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The Struggle to Be an All-American Girl.”
5.黄文英,《高级英语读写1》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Beauty”
6.黄文英,《高级英语读写1》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The Sad Young Men.”
课程思政教材编写:
张豫(主要成员,完成四单元编写任务)、黄文英、毛彩凤(各完成一单元编写任务)《TEM8综合能力教程》(东南大学“十三五”校级规划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已纳入2023年出版计划,待出版)。该教材的选材偏重语言的可开发性,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的措辞常规与倾向性,因此文本均选自地道的英语素材,在确保符合“思政”要求,有利于课堂“思政”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文本的原汁原味。例如,翻译部分的汉译英选材主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家国情怀、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中对“思政”进课堂的要求。
学生科研项目指导:
1.文艳芬等(指导教师张豫)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通用素材库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已结题(良好),2022
      基于该项目,英语专业的几位同学广泛收集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有关的材料文献,深入挖掘高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校学生及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素材分类及使用的看法和需求,最终建成了课程思政素材网(www.sizhengsc.com)以及微信公众号“课程思政素材直通车” 辅助网站的运营。关于该网站的部分手机端和网页端的页面展示以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参见附件部分。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同学们受益匪浅,表示“本次课外研学历程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思想;提高了交流协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了自主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对于课程思政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是很有必要的。”
2.翁子芊等(指导教师张豫)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影响力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已结题,2023
     基于该项目,项目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了论文《权力距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并发表于《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7月。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