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南通大学 佘军/朱全妤主持完成了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88),课题组主要成员:徐先乔、杨卫芳、王媛媛。
课题组认为,公共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课程思政”的主旨是使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主阵地是课堂,而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关键在教师。“大思政”格局下公共英语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和目标,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以无痕方式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对于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课堂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认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种教学能力:
第一,意识形态的把控导向能力。在各国家、民族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交互空前频繁的当下,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公共英语课程受众面广,开课时间长,公共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意识形态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精神和工匠的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思政资源的挖掘整合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英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有机融合,挖掘英语教材之外、专业教材之内的思政元素,提高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讲好专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教学设计的协同耦合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并选择恰当的渗透方法,实现“知识灌输”向“价值引领”的无痕转变。因此,教师需要一方面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新方法,加强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公共英语教学活动的协同耦合。
课题组通过文献梳理、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绝大多数公共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准确,并对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持肯定态度;(2)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理解片面,来源单一;(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但思政教学能力有所欠缺。(4)公共英语教师迫切地盼望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
基于存在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下“四步循环”教学改革新范式、新路径。具体内容包括:
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落实公共英语与思政教育协同并进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内容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知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应有机融合,实现协同并进,充分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层面要始终牢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中,不仅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以及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崇高的道德品质。学院层面,院领导、系部主任要牵头,与公共英语授课教师共同开展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教材开发,形成学院推动、系部主任主管、教师主导的全方位工作体系,进一步拓宽教学维度,实现思政引领、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公共英语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特点,结合每单元的具体内容,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在备课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社会热点话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等内容,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设定上,细化教学方案,并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就思政元素、融入的时间、方式方法等进行科学设计,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隐形育人模式。
2.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建立多元参与运行机制。
教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提升公共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抓手。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提升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发挥好教材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作用,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素材的宝库和源头活水。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开展学科合作和跨学科合作,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以系部、课程组、党支部为单位,建立常态化集体研讨、备课制度,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体制、国家意识、思想观念、文化风俗、宗教礼仪出发,深入挖掘主干教材中涉及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励志启示与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以及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育人元素。可以寻找英语学科与祖国发展历史相关的契合点,或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的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将具备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导入课程思政教学,带领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增强思辨能力,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在讲好英语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选取如许渊冲、杨宪益、戴乃迭等翻译家在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中的感人故事,找到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契合点,把专家学者的成长经历摆进去,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形成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除课程教材外,科学合理的引入英文思政教育资源,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英文版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都是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有效运用的教材,是对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同时还可以打破专业壁垒,邀请思政教师开展协同备课,通过打造共建、共享、共惠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协同育人。
3.强化教学设计,示范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与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更加柔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以教学需求为根本依据,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重新“包装设计”的整合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见缝插针抓住育人机遇的实施能力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组织能力等。高校需要以名师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以示范课为标杆,通过研究思政教学理论、学习挖掘技巧,模仿授课方式,探寻公共英语课“授业”与“传道”的融合共生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名师示范引领,可以邀请全国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一线课堂开展教学指导,对公共英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培训。常态化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金课、优秀教学课件观摩等,树立教学标杆,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另一方面,要促进交流互鉴。积极搭建课程思政建设平台和交流平台,组织各专业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高校还可以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驱动,鼓励教师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度和课堂的参与度,在不断实践中评估教学成效,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建立科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深刻开展教学反思。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在当前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多为量化标准,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应摆脱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从多个维度入手,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校评课程、督导评课堂、教师评达成、学生评成效”的多元评价机制。他评环节,学校一方面聘请督导专家、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共同听课,从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入,思政与英语知识的融合是否自然,能否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等方面观察课堂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邀请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从课堂参与度、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价值观变化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通过有形的评价方法去考核无形的育人成效。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改革英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断提高。自评环节主要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反思与总结。作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
课题组认为,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上述四步循环缺一不可。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和政治素养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语言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要寻找公共英语课程属性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以润物无声为策略,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价值观的引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构建新时期英语教学三全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