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课程为例

来源: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张荣发布:2023-05-24 09:29分享: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张荣 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以《食品品牌策划》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1JSJY061),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乐霞、田晨、杜晓明、陶缘、郭世静、刘春香。 

    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要求以更务实的态度、更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最后一公里’。”本课题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并形成了示范案例,研究成果如下:
一、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思政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调研显示,21.3%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打断和干扰专业课程的学习”;24.2%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冲击了专业教育,属于喧宾夺主;12.3%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硬性的规定,是形式主义”。这说明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形式和效果不佳,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2.课程思政落地不够全面
     调研显示,针对专业所有课程,15.3%的学生认为“少部分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授课中,11.1%的学生认为“偶尔能感受到”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就上课环节而言,课前课后环节体现不明显,仅有12.5%的学生认为“课前”有课程思想教育,3%的学生认为“课后”有课程思政教育,这说明课程思政建设还有不少的空白亟需填补。
3.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不高。
    24.5%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挖掘出来的专业课程背后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及感人故事体现出来的精神对自己价值观念影响“一般”,48.9%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远离学生学业、生活、就业需要”,36.8%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生硬添加,引发学生反感”,36.6%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授课方式陈旧单一,缺少创新”。这说明老师尽管挖掘出了思政内容,但思政元素的渗透并非单纯的讲述和灌输,还需要情感的渗透,合理的形式。
4.课程思政建设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调查显示,16.2%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专业课教师有育人的责任,29.6%大学生没有意识到综合素质课教师的育人责任,这说明仍存在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课重知识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有效途径
(一)凝聚“育人共同体”主体力量
      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三重角色,授业是基础,解惑是前提,传道是方向。强化教师政治素质,保持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先信道再传道,为开展思政教育奠定坚实思想根基,用价值观赋予知识以方向引领,才能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同频共振。
      提升教师铸魂育人能力。要组织高校教师学习党和政府相关教育文件,掌握党和政府对高校育人的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的思想指南,提高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重温新中国史,总结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经验,在历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经验智慧和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实践,把党的精神谱系饱含的“人民至上”伟大情怀、舍生忘死举国同心的抗疫故事、精准脱贫的人间奇迹、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创新精神等都融入课堂,在古今中西对比的广阔视野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自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据此系统梳理和挖掘学科和专业中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人物事迹和重大事件,彰显学科内蕴的人文价值、科学伦理和思政元素,提高教师铸魂育人能力。
(二)扩大优质思政资源供给
      加强教材建设。细致梳理建党百年来和新中国70多年来发展历程,结合专业教学实践,提炼凝结中国气质和中国精神的教学理念、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坚持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实教材,在教材中充分体现中国精神、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为各类课程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集聚优质媒体资源。甄别抵制劣俗信息和西方社会思潮,引导学生用好学习强国等APP。善于从教育部思政课集体备课平台、高等会议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等平台,研习思政教育文章和专家讲座、优秀思政课视频教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秀案例,从中广泛汲取思政教育理论和资源。从《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长津湖》等优质影视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励鼓舞和影响青年学子传承红色薪火,勇担时代使命。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课程思政的育人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把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和全程贯穿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重点是深入研究学科的思想史,挖掘其中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古今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发展前沿和时政热点等,以学科发展史上的百年企业等典型案例和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学科内蕴的人文价值、科学伦理和思政元素,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等水到渠成地浸润于课程中。
      发挥学生主体性。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访谈、辩论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参观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深刻的情感体验、理性的对比思考中得以实现理论生成和实践养成。基于信息技术建设好课程平台和学生交流平台。拓展育人时空,把育人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密切学生联系,随时解答学生困惑,做学生的朋友,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用事实的力量、人格的魅力、思想的力量和价值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四)健全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建立常态化制度机制。建立常态化制度机制,使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强化所有课程教学价值引领的责任,促进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入一线,在亲自授课、听课中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在组织机构上,组建由教务处、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内的课程思政改革机构,形成党委领导、教务处管理、各教学单位实施、各职能部门配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助的齐抓共管格局,使课程育人落细落实,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定期研讨不同专业渗透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渗透方法等课程思政问题。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加强集体备课,总结课程思政开展经验,研究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举措。在经验借鉴基础上,拟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开展课程思政比赛,推动示范课程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动的局面。高校要通过引进课程思政专家、道德模范等开展教育培训、改革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条件等,激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力争门门有思政、人人重育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三、《食品品牌策划》课程的教学案例——依据超星平台
以“项目三食品品牌形象塑造子任务品牌定位”为例,说明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课前环节
    线上:教师发布品牌定位微课、教学视频、PPT课件,上传“XX”老字号品牌定位知觉图任务书,布置课前测验;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观看视频、微课,完成在线预习。
    线下:根据老师发布的任务,开展小组研讨,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课中讨论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中环节
   线上:借助超星学习通的签到、抢答、主题讨论、测验、问卷、投票等平台功能,加强与学生互动,如通过发布“如何确定老字号品牌知觉图的坐标轴”的主题讨论,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线下:依据“导、探、练、评”四步骤开展教学。
   导情境:引入“瑞幸”定位,让学生思考“瑞幸是如何扭亏为赢的”?一方面通过讲述瑞幸的财务造假危机,融入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这杯丝绒拿铁从23款拿铁测试中内卷而出”让学生意识到品质对于品牌打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探新知:以老字号食品为例,讲解品牌定位知觉图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挖掘老字号更多的卖点,强化学生传承老字号的责任担当;利用天猫、京东、拼多多、得物等品牌定位案例,讲解“避强  和迎头”两种品牌定位策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练技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活页式教材,登录营销大数据平台,完成区域老字号品牌“老侯鸭肫”品牌定位知觉图的操作。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老字号元素、区域文化特性融入到作品设计中。
   评效果:学生汇报品牌定位知觉图,运用超星系统跟踪评价得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导师点评,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三)课后环节
线上:完成课后测试,检验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拓展阅读《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报告》,强化专业认同感。
线下:利用学院的直播平台,进行“老侯卤味”直播,实战检验学生对于“老侯食品”定位打造成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