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作者:陈佳发布:2023-05-22 15:24分享: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陈佳 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2WYZD009),课题组主要成员:严灿勋。


     本课题探讨了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因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多来自于英语文学作品,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打下了理论基础。意识形态(ideology)是指“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实践的因素和理论的因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意识形态是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总和,涉及政治、法律、道德、艺术、文学、宗教、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反映了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映射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一书中,给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意识形态不是一套教义,而是指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完成自己角色的方式,即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社会职能上并因此而阻挠他们正确理解整个社会的那些价值、观念和形象”。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前言部分,伊格尔顿指出:“意识形态大致指我们所说的和我们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种种方式”。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长久以来颇多争议,尚无定论。以特里·伊格尔顿为代表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认为,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权利问题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并为特定阶级或政党的利益服务。伊格尔顿指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离,由此出现了以精神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劳动者,因此文学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意识形态同样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离时的产物。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文本的背后是思想,即意识形态,文学文本体现的并非生活的本质,而是特定意识形态的构建,是意识形态化的生活本质。文学的内容及形式有具备意识形态的特点特征,体现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是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映。在此前提之下,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此外,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批评也需要置于时代意识形态背景之下,结合审美形式加以开展。
     在《批判与意识形态》一书中,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分为一般意识形态、美学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以及文本意识形态。一般意识形态,也称统治意识形态,是社会中用以维持阶级统治的各种观念的整体,在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由一套连续性的价值话语组成,反映个体从属于社会的经验性关系,维护占据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文学即属于一般意识形态的范畴。
与伊格尔顿观点类似的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他认为将文学看作社会分工的产物略显简单,文学应当是对现实的能动反应。法国哲学家戈德曼持相似观点,认为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存在是基础,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因此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此外,巴赫金和哈贝马斯在某种程度上也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还有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以马尔库塞和阿尔都塞为代表的文论家认为,文学不应被简单视作意识形态,而应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改造。马尔库塞认为文学并非是现实世界的写照,而应是超越现实并最终高于现实。阿尔都塞则认为文学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但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原因在于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受统治阶级的影响和控制,因此,真正文学反映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传达的社会现实有一定距离。文学只有摆脱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才可能真正地接近现实。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文论家认为文学具有特殊的功能--批判性。文学批判社会意识形态,指出现实社会的阴暗面,体现人性光辉的一面。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目前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毋庸置疑。文学无论是意识形态的体现,亦或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都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

本课题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学设计与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5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1. 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院校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开办各类思政讲座和竞赛,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学习参观,为教师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便利,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党支部也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党内外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帮助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大学英语教研室加强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修订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帮助教师有效率地开展课程思政。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既是党员又是老师,理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带动其他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的教学中。 
2. 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修订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做了相应的修订。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年,可分出一部分学时学分用于开设中英文化比较或中国文化(英文)课程,在传授英文版中国社会、历史等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自信,以达到学会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的目的。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便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编写教学大纲首先应确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所选教材中的课程思政点。
3. 教材选用
     大学英语教师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现有教材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选用课程思政版的大学英语教材。目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思政智慧版),外语教育和研究出版社推出了《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思政智慧版)。篇章的选择仍然主要来自于英美两国的作者,但是弱化了西方价值观的传输,并且增加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展开。
4. 教学设计与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还是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展开课程思政,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教社《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个人梦想,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之间的异同。学生可能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概念不清,教师则应用讲授法加以讲解说明。教师也可通过演示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梦”和“美国梦”之间的区别。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灵活的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有效地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目标。
5.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重在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观念,理性思考,勇于质疑权威。在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因为通过问答,学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打破思维定势,探索解决问题新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维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待人类一切文化历史遗产采取的总方针——批判地继承有异曲同工之妙。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即有分析、有判断、有区别、有选择地对待文化遗产,摒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