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愿学、乐学、享学、善学、思学:基于“知行合一”指导下的“三学-三导-四维-五测”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作者:秦笑发布:2023-05-05 13:04分享: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秦笑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愿学、乐学、享学、善学、思学:基于“知行合一”指导下的“三学-三导-四维-五测”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课题编号:2021JSJY075),课题组主要成员:耿洁、方荃、贺丽丽、刘洁如、马姚、叶荣城。


      新时代需要新的教与学理论来指导我们教书育人,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至少包含三个维度:新时代、广空间、重应用。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转换观念、做好定位,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金课”。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常常思考,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搜索?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由此,我们对目前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及实践探索。
(一)教学理念更新——引导、生动、开放、尊重,唤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商科建设目标,致力于培养懂业务、会做事、善适应的实操型、销售型金融人才。课程建设着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搭建理论与实训、知与行、教与学的桥梁。于2015年具体做法如下:
(二)教学方法优化——以案例式、探究式为主,构建基于移动学习生态环境下的“三学-三导-四维-五测”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内容,以案例式、探究式、项目式为主,综合采用:课前学案导学法、对分课堂、情境模拟、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法,提升学习效果。建设具有全面性、易用性、循环性、扩展性和协作性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入大量鲜活案例及现象,增添趣味金融要素,使学生能够了解、学会、运用,体会科学研究的精妙和乐趣。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投屏、抢答、头脑风暴、词云、测试等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及趣味性,及每位学生的精准学习数据。

(三)教学过程优化——三阶段、八步骤
(课前预习):     明任务:课前预告学习内容
                             阔视野:看、听金融故事
(课中多元互动): 讲理论:教师讲解框架及重难点
                             深讨论:小组讨论-跨组讨论-全班分享
                             精展示:学生小组展示
                            评反馈:教师抽查、答疑、总结
(课后拓展学习): 接任务:完成金融实训项目模拟
                            提能力:通过课内外竞赛,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打造“有知、有味”的课堂
                            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后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经典理论与趣味金融融合;
   (2)立足中国现实;
   (3)增设课内金融实训项目;
   (4)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
(五)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广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多样化教学资源,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丰富的数字化、多样化、易用性、循环性、协作性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档5本、电子期刊8期、音频30个、视频20个等,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精妙和乐趣。同时,“超星学习通”平台也提供了多门精品示范课程供学生补充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以2022年春学期1个教学班《行为金融学》课程为例,共上传视频26个,视频总时长181分钟,音频8个,文档3个,题库3个,课堂活动56个,讨论区话题2510个,课程访问量:137986次,课程评分5分。
  (3)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从“对分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新型混合式智慧教学,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模拟、思考、分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投屏、抢答、头脑风暴、词云、测试等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及趣味性。
  (4)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过程管理及交流的工具,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超星学习通”信息平台提供了学生的精准学习数据,使学习效果可见、可评、可塑、可查,同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交流。
      该项目两年间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教师竞赛及教科研成果,课题负责人受邀成立了教学创新名师工作室,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倡导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协作,进一步加强团队课程开发,优化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及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老中青年教师密切合作,形成了传、帮、带机制,互为良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讲课、创课竞赛奖项。
     往更长远看,希望能够跨系、跨专业协同育人,在接下来的课程改革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心理,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职业能力培养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引领学生向学、向上、向善。转变“教师、学生、媒体”角色:使教师成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监控过程的主导者和辅导者,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参与讨论、展示成果的学习主体;尝试进行模块响应一体化的课程群新型混合式教学探索,重构教学形态。在教学团队中建立每月一次“公开课”、每周一次“研讨课”,做到“四个引领”:理念引领,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师资引领,组建课程思政团队;教法引领,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引领,形成课程思政范例成果;质量引领,构建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同时,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精品课程。至今,在“知行合一”指导下,以“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推进教学,把教与学、学与做、做与能力的转化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行”,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堂+课外、个人+小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种结合,分别进行了四轮教学改革,不断进行迭代、修正及优化,从“对分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五微融合”的微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构建了“三学-三导-四维-五测”的新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教学体系,使教学过程变得个性化、实时化、协同化、趣味化,打造“愿学-乐学-享学-善学-思学”的民主、平等、开放、多元的有趣课堂。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