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共享研究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作者:徐永其、隋福利发布:2022-12-20 10:24分享:

江苏海洋大学徐永其、隋福利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共享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15),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小明、朱国军、张宏远、孙军、王露、胡志键、卢海燕、白桦、孙会、贝金兰(课题组成员只显示前10位)。


面对21 世纪对人才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出的新挑战,我国高校将创业教育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立德树人新理念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业能动性等维度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了以能力培养和创业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自2020年立项以来,课题组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外出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在创新创业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考虑实践环节与课程设置一体化,推动大学生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资源建设、学生能力素质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先后编写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一部,建设省级在线课程《创业管理导论》一门,撰写教研教改论文4篇,其中已经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篇(其中CSSCI一篇),获得江苏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正申报省一流课程建设,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1.坚持目标导向,梳理创业型人才知识技能架构

本课题结合地方高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能力导向,强化创业实践。在汲取中外创业理论、实践与教育的精髓基础上,探索围绕创业活动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创业理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思政目标: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人才。知识目标:系统掌握创业活动全过程组织活动及相关知识。能力目标:着力培养创新与商业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根据社会需求、市场细分原则,探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 并以此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方向特色与能力特色的知识技能体系。理清创业型人才与就业型人才的差异性。即创业型人才要求他干成事,主要将注重自主创新、创业素质与决策、沟通、管理能力的培养;就业型人才则是要求他会做事,乐学善用,主要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①目标定位——“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从知识层面看,主要体现在知识模块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知识;从就业指向看,学生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②能力特色——“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发展目标”。依据往届商科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我们发现学生的取向不外乎两个:一是就业,二是创业。针对两种不同取向,我们注重相应能力的培养,如表所示。


2. 坚持成果导向,着力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建设

聚焦课程资源建设,设计一套具有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编写出版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建设共享课程《创业管理导论》、开设《创业管理导论实验课程》,强化技能训练与拓展等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方案。并积极加强江苏省一流课程《创业管理——商业思维与创业训练》的申报建设,课程体系完整、课程内容有效、共享学习可行、学习效果可测。

在知识体系模块上,我们除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律知识模块外,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设置了创业管理知识模块,开设了《投资学》、《创新管理》、《创业管理导论》等课程。围绕知识技能架构,采用OBE理念,以学生学学习结果为起点,反向设计,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共享课程实施方案,围绕创业活动全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即从引导学生认识创业(创业活动及其本质)开始,阐述了创业基本要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讲述了创业启动(商业模式、企业组织形式),讨论了初创企业的经营过程(初创企业生存管理与风险管理),最后延伸到企业发展壮大(新企业成长管理)。

对照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编写出版江苏省规划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已于2021年8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立足于创业实践和创业知识的融合,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力求教材体系完整,内容适用、实用。不仅附有课件,而且设置了案例引导、认知思考创业链接,开发在线课程,形成多维度教学资源资源共享体系。与此同时,建设省级在线课程《创业管理——商业思维与创业训练》,共享课程资源。开设《创业管理导论实验课程》,具体包括财务基础、认知创业、商机筛选、商业模式、税务基础、资源整合、营销基础等模块。

3. 坚持能力导向,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创新锻炼和尝试。我们重视为学生提供创新训练的实训机会,引导学生合理组建团队,辅导学生成功立项,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举办了“创业案例研究论坛”、“创业讲堂”、“创业管理小品大赛”,成立了“商学院创业实验室”(学生开设创业实体店——格子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业能力训练的机会、构建创业训练的新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进行创业尝试,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受到了连云港新闻媒体的热衷报道。

坚持一体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一体,即经济+管理知识体系;两翼,即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围绕应用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夯实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再次,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做到上手快、后劲足。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强化。包括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

4.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建设全员教育队伍。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引导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案例研究;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邀请创业成功的商界精英和杰出校友为学生作创业成功的讲座,让学生与创业成功人士零距离接触,启发学生创业思路、锻炼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质。

借以省一流专业建设契机,继续深化探索“1+1”教学模式,即对体现应用能力性质的课程,由两位教师授课,“1”位是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另“1”位是企业师资,负责实践技能讲授。校内师资的合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创业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的合作,二是理论课老师与实践导师的合作。前者侧重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体系的整合,后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引导各专业教师、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达到基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指导与基于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两者间的融合。校企两位教师共同配合,有效解决学生的“上手快、后劲足”问题,使学生能在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参与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素质。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