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高校体育的思政教育功能及其实施路径

来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孙开宏 陈利发布:2022-12-16 19:46分享: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孙开宏   陈利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校体育的思政教育功能及其实施路径”(课题编号:2020JDKT009),课题组主要成员:唐莺、王春芳、王昊、刘丙宝、承建春、陆爽、赵果果、李鸿翔。


       本课题旨在寻找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关联,发现影响制约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科学设计彰显高校体育育人优势特点的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现路径。课题按照“问题—措施—效验—建构”的路径予以展开和实施。
      首先,综合应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验证研究法、逻辑构建法等具体方法,通过“思政教育”和“体育育人”相关理论对接的理论研究和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为主的经验研究,完成了涉及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确立和初步的分析,找到了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模式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真正的思政需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投入和输出不成正比,影响了健康循环发展等,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开展和实施高校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尝试提出了“中国式体 育思政”的命题。
      其次,重点分析了高校体育育人的思政元素、思想根源、场境作用和内在机理,认为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核心功能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良好人际关系,进而围绕“效验—建构”,相应提出了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政教育、结合课堂教学特点渗透思政教育、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政教育、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思政教育、结合体育竞赛渗透思政教育的“五个结合--渗透”,以及提高教师能力、升华体育精神、丰富体育内涵、确保体育活动落实到位的“举措四大”,可为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生存空间,提供精神内涵支持,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些策略举措,构成了优化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种可行路径。

一、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体育精神已经逐渐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载体。近些年来,系列重要的体育赛事、《夺冠》等以体育素材的影视创作,以及全民关注赛事等,能够很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让青少年意识到我国现在是体育强国,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二)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集体观念
        体育竞技有竞争,也有合作。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真切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魅力,这对于独生子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当代青少年个人主义较强的问题,还能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观念以及团队精神。
(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进取意识
        体育比赛的本质是竞技比赛。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竞技比赛,能够有效激发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和越挫越勇的拼搏精神。同时,一些体育活动也是对参与者耐力的考验。参与这类体育活动,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这些精神和能力,在青少年步入社会后,可成为促使他们成功的基础,将进取精神融入体育教学,是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当前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宅男宅女”“社恐人群”。体育活动所呈现的开放性、合作性,正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良药。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还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使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充实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政教育
       体育学科具有趣味性强、思想性广等诸多特点,这对于辅助思政教育来说,具有较大的利处,因为各种体育运动的类型不尽相同,其要成就的教育效果自然存在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其体育教材和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及时针对当时情景立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特点渗透思政教育
      一是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导学生首先尊重并遵守课堂准则,贯彻学生文明礼貌、有组织纪律地进行课堂活动,是体育教师教给学生们最基础的第一堂课,也是在体育课堂开展思政教育的第一步。二是结合不同的教育手法进行思政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进行联合,以此可达到启发式运用教学的目的。通过在体育课堂中配合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提升。
(三)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政教育
     大部分体育活动都是处于室外,那么难免在运动中出现偶然发生的磕磕碰碰,学生之间也容易在活动中出现言语过激的情况,此时也是高职学生在行动和思想之上最真实的表达。因此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体育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做法,在掌握事实真相的同时,针对事件进行合理地处置,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思政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延伸,不但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切实手段,也是形成终身运动的行为过程,更是高职学生践行体育精神、培养体育作风的切实过程。在课外的体育过程中,学生会在一些实际的过程中,展露一些根本的品德作风,教师应用抓住问题的根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结合体育竞赛渗透思政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相对较多,学生生源也相对较多,并且大学的课程相对宽泛,所以经常有体育教师组织以专业为集体进行明确的体育竞赛等。这种竞赛和运动会的竞争并不一样,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群体性都具有更高的标准,为集体争光的目的更加明确,学生们的关注度也更为集中,这是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

三、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提高教师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生存空间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要提升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就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体育教学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体育教学中为青少年展示体育活动的精神魅力,还要引导青少年认识不同体育活动中包含的各种体育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因材施教,尊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使青少年在兴趣的指引下,更好地体验各项体育活动的体育精神。因此,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体育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高对体育项目中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赋予青少年更多自主锻炼的空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二)升华体育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内涵
      将体育精神进行升华,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实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许多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国举行,而我国众多体育健儿也在多项体育赛事中为国争光。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思维导向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凝练和升华,引发青少年的思想共鸣,将这种共鸣有效转化为青少年的行动指南。因此,升华体育精神,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让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想教育,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丰富体育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如今的体育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奔跑跳跃、球类竞技,而是更加丰富的形式。不论是开展各类型的球赛,还是举办大型运动会,或者举行讲座、座谈会等,都是体育教学可应用的模式。当代青少年个性张扬、思想独立,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使他们主动接受思想上的洗礼。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外部环境,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目前比较流行的集体活动,如真人野外CS、团队拓展训练、电子竞技等,都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凝练优秀的意志。
(四)体育活动落实到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目前,体育在中小学乃至高校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强健体魄的要求,让青少年们暂时放下繁重的课业压力,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全身心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体育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性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它引导青少年劳逸结合、放松身心、融入自然。同时,体育活动也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状态,促进文化课程学习。当前,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越来越多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得到普及。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多的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生活,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载体,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