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的“互联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基于健康中国的“互联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者:胡倩倩发布:2022-10-29 14:33分享: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胡倩倩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基于健康中国的'互联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67),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玉红、朱竹青 。

一、基本观点和理论

        本研究立足当下社会环境,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背景,结合信息化平台构建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并进行实践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研究发现本校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概念较为模糊,60%以上同学不清楚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70%的同学不了解人文素养的内容,61.5%的同学指出自己人文素养知识非常欠缺,90%的护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人文素养培训。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护生对人文素养知识知晓度较低,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席卷全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患者存在焦虑、抑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医护人员健康的心态、内在的人文关怀精神、丰富的人文知识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高水平人文精神、过硬心理素质的护理人才,在以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能够迎难而上。高职护生相对本科护生而言,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在均衡学生日常学业的情况下培养其人文素养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互联网+”给传统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引导护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产生积极效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互联网为载体的基础上,加入积极心理学内容,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以互联网+为载体,新冠疫情为研究背景,采取包括:调整研究对象的线上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类课程课时数和比例,如《护理人文修养》、《批判性思维》、《逻辑学》等,定期安排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茶文化、戏曲文化、文学名著等,并且在每次学习后进行学习沙龙交流;设立微信群并建立微信公众号,以图片、故事、短视频等形式在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包含人文知识的素材;师生共同构建微课程以及感恩干预等积极心理学干预方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多学科联合,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护生的心理资本,培养其人文关怀的品质和心理韧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同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比较,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中除了韧性维度外,自信、希望、乐观等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数据,总分为(121.96±9.54)分,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心理学熏陶,通过提升护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爱心的“仁者”护理人员,积累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在本研究干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悟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渗入到护理课程学习中,以文化人,将传统理念和新时代思想相结合,提升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干预前相比,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方面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数据及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8.27±3.01)分,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改变以往只关注疾病的研究路径,本研究中护理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及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护理病人,促进患者身心整体的健康。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平台自主学习,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断力,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多学科联合,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护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其人文关怀的品质;其次,多领域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一步感受到人性之美,学会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帮助他人,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优质的护理人才,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有利于缓解社会医疗纠纷,促进和谐医疗环境的构建。

三、研究成效

(一)研究结论

        1.本地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2.“互联网+积极心理学”的人文素养提升策略能够提升护生积极心理资本;

        3.“互联网+积极心理学”的人文素养提升策略能够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二)研究成果及价值

        1.学术成果

        (1)撰写论文2篇;
        (2)撰写综述1篇;
        (3)完成研究报告1份;
        (4)完成调查报告1份。

        2.应用推广价值

        (1)完成在线课程申报立项1门;
        (2)申报校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个;
        (3)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项1个;
        (4)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1个;
        (5)科教融合案例1个;
        (6)提升考试成绩:护生2021年护士执业资格证通过率为100%。通过本项目的辐射影响,本校统招班护生的护考通过率达到100%。
        (7)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学生在健康评估、精神科护理等实训课程中可见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健康评估教学的问诊、体格检查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病人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明显提升,能够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评估病人的整体身心,具有整体概念,不是孤立的割裂知识点去学习教学内容和照护病人;在研究结束的访谈和反馈中,部分学生反映研究项目中的正念和冥想以前虽然有关注但并没有持续的去实践,通过这次研究获益匪浅。
        (8)提升教学满意度:学生对整体教学满意度提升。在经过本项目之后,部分学生反馈以往学习中觉得每天学的专业性知识太多,会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学习倦怠感,本研究项目中的线上课程《逻辑学》、《茶艺》、《戏曲》和《插花》等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9)培养积极心理资本:本项目通过积极心理学等感恩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同学提出在经过感恩干预后,思维会变得活跃,能够更多的关注到身边有爱和有正能量的事情,自己虽然不太会表达,但也会以相应的方式回馈给对方。在疫情期间培养和积累高职护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以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便于学生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自我调整,同时培养社会担当意识,和课程思政理念不谋而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社会效益及影响分析

        (1)对护生个人而言,经过积极心理学中的感恩干预后个体感恩情绪增加,积累了积极心理资本,有利于护生应对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业压力和学业负担等;同时,护生在人文素养提升后更能具备以人为本的意识,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疫情期间本学院涌现出许多护生志愿者,展示了护生在疫情当前的大无畏精神,将护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上升到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

        (2)对社会而言,本项目采用多领域人文精神渗透,以文化人,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提升,人文素养水平增加。护生是未来护理行业的主要后备力量,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护生感受到人性之美,学会敬畏生命、关爱他人,能够促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同时影响日后临床护理质量水平和患者身心健康,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对高校而言,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人文素养策略培养了护生的仁爱之心,感受到医者仁心,有助于学生沟通和应变能力提升,让护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实施,为国家培养高品质的护理人才,彰显了高校育人的本质。

        (4)对传统文化而言,本项目为护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护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的思想内涵和本项目中积极心理学的感恩元素不谋而合,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将传统文化精华进行传承和发扬,融合到护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活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且辐射链接到其他领域。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以往护理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理论授课教师和人文授课教师几乎独立存在,因此学生不能很好的将人文知识渗透并应用到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中,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实现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合作,更新了教学理念。

(二)疫情背景催生

        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高校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患者和医护人员均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这一挑战,因此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力军,护理人员自身应该具备使命感、责任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本研究在新冠疫情发生后进行,护生在这一背景下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

(三)信息时代需求

        高职护生相对本科护生而言,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如何在均衡学生日常学业的情况下培养其人文素养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互联网 +”对传统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更尊重人、尊重用户需求,而学生大多思维方式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采集到信息,同时学生也容易受到网络错误信息的诱导,从而产生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引导护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产生积极效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互联网为载体的基础上,加入积极心理学内容,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四)传播传统文化

        本研究在干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悟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渗入到护理学习中,以文化人,将传统理念和新时代思想相结合,提升护理人文素养。

(五)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改变以往只关注疾病的研究路径,本研究中护理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及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品质,更强调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护理病人,促进患者身心整体的健康,因此本研究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六)构建护理人文“1+X”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有母婴、老年等“1+X”,本研究后期将致力于推进护理人文“1+X”培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促进全民健康、身心健康。

五、课题展望

        研究立足当下社会环境,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背景,结合信息化平台构建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并进行实践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干预后期研究对象会出现懈怠,参与积极性下降;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研究效果辐射范围目前只探讨了两门课程等。

        后期改进措施: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升项目研究的样本量和效果;在干预研究后期可以进一步去评估本项目对于其他课程的辐射效果;其次,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引领者,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要提升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最后,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注和人生命的关怀,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大学的本质是为了教书育人,育人的本质是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提出的课程思政也是为了实现此目的,可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探讨课程思政研究模式,要将人文关怀贯彻于课程思政实施的始终,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赋予知识以力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