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作者:刘逶迤、杨同标发布:2022-10-26 19:30分享: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刘逶迤、杨同标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54),课题组主要成员:徐甲、王伟、蔡桂如、张君、金晶、孙康康 。

研究成果(一)

论文《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

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教学内容理论支撑不足

        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尚未构建完善的教育内容体系,导致文化教育的理论支撑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等现实问题,大多是按照授课教师的主观意愿,缺少系统化教育内容的支撑,导致文化教育工作犹如一盘散沙,难以真正扩大优秀文化的传播范畴。

(二)学生传统文化接受度低

        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文化复古主义的影响,削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甚至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部分滞后性的文化内容融入课堂,阻碍大学生形成正确文化观。

(三)课程设计与学生需求不符

        高校所开设的文化课程通常是概括性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长久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以融入性的形式,与其他各类课程展开共同教育,而授课教师则将侧重点放在本学科的研究与设计方面,影响文化教育效果。

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开展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保障文化育人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文化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高校贯彻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中,需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利用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不断完善文化教育体系,形成具有当代契合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性特征,使大学生积极学习、乐于接受,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研究

        第一,整合提炼优秀文化中的育人内容,以及国家对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发布的政策和文件,在系统化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相对完善且具有可行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第二,注重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发展情况的研究,高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受教育主体,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为真正做到文化因材施教,需要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大学生,包括其思想特点、学习诉求等,有效探寻文化育人的切入点和渗透路径,保证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首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顶层规划与设计,营造良好文化育人环境和氛围。其次,做好各类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归纳,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党政部门引导作用,对各项文化教育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使文化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育人相结合,在高校校园内设置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雕塑、建筑物等,使文化育人氛围更加浓厚,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不仅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实现净化心灵、培育品德的育人目标。

(四)创新课内外教育载体与形式

        第一,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教育,为文化育人实效性提供保障。在落实文化育人工作中,课堂教学始终是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在高校现有课程体系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广泛融入,形成完善的教育资源和教材体系,为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充足资源和有力保障。第二,利用社团文化活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载体。对高校传统文化社团展开大力指导和支持,不断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与活动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发挥社团的文化影响力,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引领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第三,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且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文化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源泉,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对于文化的当代传承发展,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均有着深远意义。因此,高校方面应充分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与意义,不断提高文化教育重视度和投入度,构建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革新文化育人方式和载体,继而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性。


研究成果(二)
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困境和策略》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诸如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共性的、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职能,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态,又表现出具象的高等教育职能,即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是,对于更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高校来说,相对薄弱的文化氛围已逐渐成为制约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壁垒,如何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中进一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契合人才培养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还不全面,内容体系不健全,思政教育还未形成育人合力,一体化教育格局未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着实际帮助,能够丰富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及拓展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好契合当前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第一,有利于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拓宽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第三,有利于深化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第四,有利于提升应用型高校文化教育影响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深度上,当前工作还存在不足,难以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视角,形成思政教育一体化融合。

        第一,应用型高校缺乏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第二,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化问题比较明显。

        第三,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尚不完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及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生态

        1.结合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及思政教育课程实践要求,针对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文化项目进行挖掘,并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推进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魅力。

        2.建立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社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专业学科课程学习进行关联,使部分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实践,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运用,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感及获得感。

(二)推进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改革

        1.针对思政教育特点,做好对新时期教育新思想、新内容与新理念的运用,从思想上推进教育改革,避免思政教育产生教育滞后问题,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政学习实践开辟新的路径。

        2.面向思政教育长效化开展,建立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融入,使大学生能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接触。

        3.改变当前思政教育考核、评价策略,优化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作为思政教育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大学生能不断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重视,使思政教育能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思政教育实践的新形式及新领域,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改革、创新能力,为更好摆脱教育形式化提供多方面支持。

(三)健全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1.打造高水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要求思政教师或专业教师在充分了解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实践工作,通过对部分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运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感染力及文化影响力,使大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更为积极地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实践。

        2.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多位一体有效融合,则是从加强文化教育渗透、文化教育融合及教育实践协同开展的角度,运用多管齐下的教育策略,深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实践,使思政教育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面形成一体化串联。

        3.加强对中华优秀统文化内容的提炼,则主要针对强化传统文化内容筛选,将适用于当前思政教育环境及契合思政教育需求的内容,作为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基准点,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扁平化开展,使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深化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影响,同时又可以降低大学生思政学习负担。

(四)开通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合作平台

        1.思政教育线下实践,必须根据大学生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需求科学找准教育切入点,通过对线上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的运用,使大学生能更好适应思政教育学习新环境。

        2.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则应做好对不同传统文化内容的开发,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爱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布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学习实践,为线下思政提供更多层面的教育补充。

(五)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学习交流活动

        1.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对外交流,是指通过与其他高校的教育合作,使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能与复合型、综合型专业人才开展更深层次传统文化学习交流,进一步建立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圈,使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更好满足思政教育需求。

        2.不同高校之间亦可运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竞赛活动,深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使教师能掌握更多思政课程教学技巧,并以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为基准点,创新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新形式、新方法及新策略,为后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夯实基础。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将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逐渐面向通识教育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弥补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部分不足,使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多位一体教育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及教学有效性。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