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南通大学鞠剑峰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NDKT019),课题组主要成员: 丁欣宇、顾学芳、姜国民。
成果之一,修订了化学工艺学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成果之二,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并进行实践,开设了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公开课。
针对近年来学生专业定位不准确的现状,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坚持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相统一,有效发挥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例如,大纲部分规定,绪论部分,化工发展史介绍时,突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化学化工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农药的发展部分,请同学们课前阅读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网上查阅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发展史,并布置作业,写出观后感和1篇小论文。课堂介绍剧毒农药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造成生态灾难,到取消剧毒农药和低毒农药的开发,到生物杀虫剂的开发,进行辩证思维和环境保护教育。能源资源与化工部分,引导学生分析雾霾的来源、能源与环境、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后果。化学工艺与环境保护部分介绍化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工行业,认识到化工行业的污染可以通过改进工艺采用绿色公益来降低,鼓励学生考虑如何改进工艺降低污染,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并强化其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纯碱部分,介绍吕布兰法和索尔维制碱法原料浪费较多的缺陷,侯德榜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克服缺陷的例子。同时,课前播放介绍爱国企业家范旭东、侯德榜的故事和天津永利碱厂“红三角”牌纯碱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职业的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把小我融入大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和奋斗。
二、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化学工艺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梳理课程中可用于思政教学的内容、素材和资源,编制化学工艺学思政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例如,能源资源与煤化工部分,介绍我国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李四光的不信权威,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和贫油论的破产等,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介绍核能知识,讲述核能的安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其对环境及周边人群健康的影响,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爆炸后,离日本1000多公里的上海居民抢盐事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辐射剂量对人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福岛核电站爆炸对中国影响不大,抢盐毫无必要。通过这个案例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方法是发展新能源,如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等面临的催化剂昂贵且易中毒、能源转换效率低、储存难等难题,引导学生分析目前的技术缺陷,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精神。
针对抗菌剂的内容,重点突出杀菌消毒剂,拓展到新冠肺炎的防控,用于疫情防控的口罩、疫苗、过氧乙酸和次氯酸钠等杀菌消毒剂的生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提高专业认同感。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为典型案例,并观看视频。播放在新冠疫情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民英雄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小我融入大我,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勇于担当,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细菌、病毒传播的途径和目前使用的杀菌消毒剂不稳定、需现配现用甚至部分杀菌消毒剂对人有影响或者使用方法的缺陷等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研发稳定的无毒无害复合型杀菌消毒剂的配方,提出新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
纯碱部分内容,通过纯碱制备方法的改进历史,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侯德榜从小立志报国,长大后内心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为了民生攻坚克难知难而上,发明纯碱制备新工艺并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面对日本人的威胁坚决不让步的民族气节,小我大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化肥部分,讲述维勒实验室合成尿素,证明了活力论的错误,开辟了有机化学,其恩师贝采里乌斯从坚决反对到承认到最后道歉的案例,培养学生面对科学求真求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知错能改的品德。
化工新技术,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工艺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南京工业大学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创办企业,并为废水处理作出贡献的案例。石油热裂解,介绍大连物化所基于开拓性的“纳米限域催化”创造性地构建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的案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独立自主、积极探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三、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每次课前播放5-10分钟或课堂播放1-2分钟与化学工艺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大家”、“哲理故事”、“某种典型化工产品的发展史”、“化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轶事”等思政课程视频案例进行显性教育。同时,实施“隐性融合”教育策略,如播放视频时对这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讲述,如带领学生到典型的精细化工企业进行见习,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交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加深对化学化工事业的理解,树立为化学化工事业奋斗的精神,树立劳动观念、集体观点和创业精神,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思政课程和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四、教学过程控制
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课题或科研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1)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绪论部分,请学生查阅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同时网上查阅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发展史和相关文献,并布置任务,写1篇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的小论文,再如纯碱等内容学完后,请学生找一个由于自己内心充满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案例,并谈谈体会和认识。围绕布置的任务,学生通过对学校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积极应用,自主或团结协作,完成布置任务的同时,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理念。
(2)小组讨论法 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课后或期末布置一个与课程某一章节相关的综述或其它主题报告,并进行PPT汇报。每个小组所有成员协商讨论确定综述或报告的框架结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独立完成某一部分,最后共同完成小组的综述或主题报告,各组学生完成后由代表PPT汇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课题或科研项目教学法 老师确定与课程相关的多个独立的课题或者科研项目,学生选题,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消化吸收并确定实验方案,课题或科研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最终结果由学生自己评价,通过课题或科研项目的完成,学生掌握科研工作的一般思路,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师指导学生对课题或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改进、提高,分析得失。通过这种课题或科研项目教学法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对化学工艺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实践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提高专业理论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化学工艺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作用,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