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以信息类专业为例-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以信息类专业为例

来源:南通大学作者:施佺、邢飞燕发布:2022-10-25 22:52分享:

南通大学施佺、邢飞燕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以信息类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20JDKT037),课题组主要成员: 沈春梅、赵静、胡祖辉、王辉、刘文杰、赵宏博、许致火。


主要成果与对策建议

        1.研究了基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相关成果发表在《软件》2021年第7期。

        主要成果:通过中国知网(CNKI)1999~2020年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相关文献数据为基础,利用CiteSpace研究工具,从研究进展、研究机构分布、论文期刊分布、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相关领域的研究经历了爆发期和平稳期。但在2016年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高质量文献和高水平研究成果却在减少。(2)研究的主体集中在职业技术学院,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联系不够紧密,极大地制约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不多,研究的内容有相对的滞后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其实施过程及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层次融合度有待进一步加深。(4)对于一些思辨性的经验性研究的学者,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制定国家政策法律和构建机制体制等方面,缺乏对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演变趋势等分析;对于一些实证研究的学者,其分析方法也略有不足,无法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相关研究仍然滞后于国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进展


图2 论文载文5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分布图


图3 论文载文3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图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自动聚类标签视图


图5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的时间线知识图谱


        对策建议:(1)跨越地域、紧跟时代前沿。要不断加强国内外研究机构、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就是“合作”。这里不仅包括学校和企业、政府和学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需要加强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跨区域合作。(2)不断推进、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不断地推进,要注重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积极性,深度研究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供需更好地对接和资源更好地配置。政府要从人才引进政策改革、经费划拨、课题导向支持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学校需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充分调动学院、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度;企业要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与地方院校深度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3)深度融合,重构资源配置。完善学校、企业深度融合机制,主要包括:把实验室、课堂搬进企业,把研究项目、产业导师带回学校;实现教育链与区域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对接,将人才、技术、项目、设备、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聚集起来,高校为企业招才引智,企业为高校构筑人才高地,双方创新要素产生叠加效应;加强“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或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实现校企协同双向育人。(4)拓宽思维、积极探索本硕博课程衔接教学体系。本科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但不能忽视研究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研究生教育强调研究性和创造性,但是不能忽视基础教育,因此打通本科生高年级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探索出一条适用的本硕博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前沿知识获取等综合能力的锻炼和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5)打破现有体系,适应交叉学科人才需求。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我们要加强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考核评估机制,重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6)以赛促学,促进创新创业。依托产学研平台,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效覆盖第一、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推动教师把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研究并分析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并介绍了南通大学相关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成果发表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2年第6期。
        主要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作为占据高等教育重要地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肩负起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信息类专业如智能交通、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等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所学内容既要涵盖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也要涵盖电路、半导体、通信原理、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针对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兼顾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在培养目标方面,信息类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意识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学科知识外,还要加大工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的比例,相应配套的教材可以是视频材料、文字材料,也可以是一个任务项目或案例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集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电子设计大赛、知识竞赛等各类实践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加强授课教师的职业化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训环节系统化教学能力,使授课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另外,高校可聘请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产业教授”、双导师共同担任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实现校企协同双向育人。
        南通大学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始终致力于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形成新兴工科专业,并对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合作教育等方面开展拓展和质量提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模式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1)建立运行张謇学院,推进落实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2)引入FMS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促进多样化教学。(3)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4)提高实践环节课程学分占比,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架构等。
        对策建议:(1)将“课程思政”融入产教融合。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讲述我国在相关领域获得的杰出成果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讲述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创新无止境”,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工程实践并不断总结创新;通过讲述国内外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使学生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增加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遴选指标。(2)进一步探索本硕博课程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生源质量保障机制,开设本硕连读招生模式,支持学院举办优秀本科生夏令营活动,吸引优质生源;立体打造精品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评审认定本硕贯通精品课程,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的整合、衔接;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人才选拔+优质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从低年级中选拔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新格局。(3)提高校企合作课程比例.可以依托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学院”、华为ICT产业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企业或产业学院,遴选企业高级工程师专家和我校相关领域教授专家组成合作授课团队。校企合作的课程性质可以是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等。授课团队共同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也可让企业提供部分项目课题,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4)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选拔出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有企业实训经验、工程技术高的教师,采用教证合一措施,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完善奖惩措施,对实训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给予相应激励措施,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与晋升等环节对实训教学老师提出教证合一等要求,调动老师提高专业水平的积极性。鼓励学院调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参与企业研发,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3.积极探索疫情常态化下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新方案,并在实践环节中不断优化与完善,为提升我校人才选拔效果提供新思路。也为后续积极探索本硕博课程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制度支持。相关成果发表在《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16期。
        主要成果:新冠疫情的蔓延,给高校的博士招生选拔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校采用网络远程在线选拔方式进行博士招生,并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的选择使用、科学制定考试流程、合理设置考试内容等方面制定招生选拔方案,科学公平地完成了2020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同时分析了疫情常态化下招生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今后的责任担当。
        对策建议:总体上看,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采用网络远程在线选拔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保证了考试的安全稳定。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网络环境不稳定、考生录屏与信息易泄露等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高校还要加强过程管理,做到以下几点:(1)进一步提高政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2)优化在线考试网络平台,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3)笔试环节采用开卷形式,遏制作弊动机。网络远程在线选拔方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如何使用规范性手段实现选拔的公平公正;如何科学制定考察内容实现选拔的创新型;如何完善责权机制实现选拔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仍然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方案、完善制度并严格实施。
        该成果为解决博士研究生全面考察和规模增长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方案,也为提升人才选拔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产教融合研究中探索本硕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4.为解决同等学力人员培养环节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发设计了高校同等学力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提供及时有效信息,也为后续加强产教融合教学过程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相关成果发表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主要成果:同等学力人员的过程管理普遍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管理体制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效率,最终影响学生的教学质量。同等学力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从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设计包含了课程学习、培养过程考核、学位申请等整个培养过程,同时增加了学业预警功能,对学生实行分流淘汰制。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对策建议:同等学力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ExtJs框架、AJAX技术、JSON技术等。为提高系统的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我们采用AJAX前端ExtJS框架技术和ASP.NET三层架构进行设计。该系统将同等学力培养的全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培养质量。
        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块中,包括产教交叉融合课程的选课、学分的计算、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双导师带教情况等。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