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基于思政教育引领的高职院校贯通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邱莉霞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思政教育引领的高职院校贯通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编号:2020NDKT044),课题组主要成员:谭燕、鞠恒学、姚君、许晖、李善战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课题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为高校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规范地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些许思路。
近年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学校准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将其视为提升办学质量、催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在战略上做好顶层设计,在实践中多部门协同联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学校着力打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屏障,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这种实践探索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思创融合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每年组织参加并开展了众多竞赛纷呈的双创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学校双创氛围浓厚,师生参赛热情高涨,多赛事全面开花,近5年我校双创参赛项目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在省级以上创业竞赛中,我校累计获得国赛金奖项目2项,省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10余项。通过思政教育引领,服务国家战略,拓展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实效,在课堂上融入四史教育,针对性的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将各项赛事要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及专业特色相结合,在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不俗成绩。
一、我校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陈诗蓉是我校2019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贫困的生活经历激发她带着一颗感恩赤诚的心去扎根农村、回馈社会。2020年7月她结合自己的专业,抓住国家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支持的创业政策,在革命老区之一的江苏省徐州沛县魏庙镇韩营村进行电商运营服务商的创业。通过母校校友资源,创建“授人以渔”公益乡村振兴团队,深入乡村一线,致力于电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以团队为运营主体,农村妇女为项目合伙人对象,在目标地产业集群不完善的情况下,全过程的孵化培育电商,达到农民增收的效果。依托当地产业,培育了黑蒜、玻璃制品、婚庆盒子等线上特色品。通过培训普通农民主播,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帮助农村更高效地销售特色农产品。团队年营业额超过500万,项目参与的留守妇女村民年收入人均新增超3万,输出就业岗位2540个。带动众多留守妇女成为创业明星。
“棕榈青年——一带一路上的奋进者”项目是2021年我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国赛金奖项目。该项目是我校双创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典型案例,项目负责人吴玄烨是我校微电子学院移动通讯专业2016届毕业生。2016年10月,吴玄烨在印尼注册特克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构建了从上游的棕榈园林种植,到压榨棕榈油、海港深加工、转运销售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结构。作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公司为印尼建设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当地就业和民生问题。在大学期间,学校为吴玄烨提供创业工作室,孵化多个创业项目。2019年起,他促成母校与印尼廖内省合作成立“廖内苏信郑和学院”,为当地青年开展职业培训。同时,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设立棕榈青年奖学金,定期组织招聘会,截止目前共招聘我校毕业生20余人。
学校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田间地头上好大思政课,回首奋斗史诗赓续精神血脉苏信学子在行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位于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西南岗片区,全镇共有“十三五”列入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975户,9160人。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年收入为零的村有4个,共有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个市定经济薄弱村,贫困形式严峻,缺技术和资金是致贫主要原因。2017年项目负责人王玉柱成为当地村官,为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响应“青年红色之旅”活动号召,创建“两山”公益组织,组建“品虾论稻”扶贫团队,助力盱眙精准扶贫。项目借助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平台,与当地政府签订定点帮扶协议,组建专家智库,建立了以盱眙当地特色优质虾稻资源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脱贫为目标的“科技+产业”的帮扶模式,聚集虾稻提质、增效育成“无公害虾稻米”和标准化“优质小龙虾”两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经济振兴。
青年人要有报国之志,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成就个人价值。在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我校学生的参赛作品“新型脑电波佩戴测试装置”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此项作品由物联网工程学院的3名同学联合完成,使用者在带上特制的头盔后便可以通过放大滤波电路,提取脑电波,电脑根据特征值换算疲劳值,自动出具脑波疲劳诊断报告。此项目来源于当年江苏省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业实践的显性成果。
以上几名同学都是我校思创融合教育下涌现的典型案例。回顾个人的创业历程,学校的思想引领和资源支持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用思政教育成果来解决思政教育问题。创新创业课上讲述理论知识同时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构建项目雏形。学校创业园制度化、常态化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形成创业大讲堂、优秀校友报告会、创新创业比赛等一批品牌特色项目。在学校浓郁创业文化熏陶下,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可以在校选择适宜的创业实践形式。截止目前,入驻苏信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100%实现法人实体化运营。依托学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园优势,积极吸纳创新选育平台中成长性好、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进行创业孵化,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将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设想和建议
1.围绕思创融合典型案例总结教学改革经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国家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创新思维、勇于创新创造、拥有高尚品格的创新人才。建议结合“中国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创业价值观入手,通过转变学生择业观念,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以新的视角,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尽可能多元化,既要关注对知识掌握情况、创新创业立项与竞赛情况、产业孵化情况,也要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意志品质、心理状况的评价。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2.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的区别, 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迅速做好转换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法及生产过程,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思创融合教育中将职业规划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合理地、切实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也是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是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就业观,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提高其职业掌控和职业执行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疫情叠加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每年递增,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而要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就需要改善原有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3.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还不高,未能从精神层面开展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创业者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的阵地,学习创业知识。学生要看到知识和技术在开发市场和引领市场中的重要性,并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明确技术落后是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从而增加自身学习知识的紧迫感;鼓励大学生们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热点话题中学习到创业过程不诚信是造成企业破产的主要源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创业者,要坚决反对这种不良的创业行为。另外,实践教学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方式,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养,鼓励大学生去到偏远农村地区锻炼和学习,充分体验乡土风情,从而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磨练意志品质;有计划的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国家的未来在于创新,创新的希望离不开青年一代。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载体,我校将继续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深化育人途径,拓展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