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高教时空正文

“把教育、科技、人才连在一起谈”:二十大报告里的教育关键词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苏有鹏、袁智岚发布:2022-10-19 10:47分享: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强调人才的自主培养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个表述针对性很强,它包含了两层意思,既要努力对外开放培养人才,也有立足自主培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道。

自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表述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例如,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是“教育公平”,十八大代表、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提出,要“着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十九大报告的关键词则是“教育强国”,这与中国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关,十九大代表、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曾在会后指出,中国已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正朝着“上好学”的新的历史目标迈进。

“从十八大到二十大,关于教育与科技、人才的整体性思考愈发显著。”周洪宇认为,这是一个“由一到多”的趋势,“过去就教育谈教育,二十大报告已经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

1
“人才自主培养”

对于中国而言,人才自主培养是一个新的命题。

“自主培养此前谈论得不多。”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辉以研究生教育举例,“2022年,硕士在校生已超过330万,虽然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研究生的战略目标,但毋庸讳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自主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650多万名硕士,理工科(STEM)博士的培养规模已经超越美国。“当前正处在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期,亟需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周文辉说。

与此同时,中国人才和科技在西方遭遇的“围堵”在持续。疫情前,周洪宇多次到国外考察,办签证时常遇上被拒签的学生,了解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学的所谓‘敏感专业’”。

谈到“自主培养”,不得不提到“国际大学排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高校要保持定力,不被国际排名左右,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不过,周洪宇认为,不能把“自主培养”简单理解为不参与排名。“培养还是需要立足全方位的开发,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来培养高层次人才可能是越来越难了。”

如何提高自主培养的质量?“要有自信,但不能盲目自信。要培养好人才,就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其次要有自觉,相较于西方而言,要意识到自己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差距,不断吸收对方所长。”周洪宇说。

此外,周文辉则指出,还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放在首位,其次要服务需求,要面向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在此过程中追求卓越,以一流的质量文化为指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教育强国”是第二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十九大报告曾提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建设教育强国要以什么为抓手?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周洪宇指出。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毛入学率91.4%,十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57.8%,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这次报告谈教育,不单是谈教育本身,而是把教育、科技、人才这三者连在一起谈,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在周洪宇印象中,这是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放在一起,“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三者也正好反映这十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不断崛起,特别是教育质量引起了西方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党代会报告中,教育往往与民生相关。例如,十八大报告第七个小标题“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谈到了“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十九大报告中,在第八个小标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下,提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而在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则与科技和人才培养相关,并且在报告中的次序,也排在民生之前。

“十八大以来,教育这条思维链一直十分清晰。”周洪宇认为,三次报告分别回答三个问题,要不要建设教育强国?如何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可以看得出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一步步细化,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