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高职教师数字化素养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勇、张书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职教师数字化素养及其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96),课题组主要成员:高祥秀、陈祥章、李健、张岩、王晨、林梦梦。
《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建议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整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为教师提供职前、在职和持续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和技术支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规划了八个行动计划,其中涉及教师的有三个行动,分别是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重点关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中,数字素养是“以负责任的态度恰当来使用数字技术,重视数字交流、数字礼仪、数字健康、数字权利和数字责任等方面的素养能力”, 一般认为数字化素养包含信息素养。
2.数字化胜任力
《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提出了数字胜任力这个概念,将其列为欧盟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定义为 21 世纪公民“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数字化胜任力是能够胜任某一领域岗位的综合能力。
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由 6 个胜任力域、22 项能力构成。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而形成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分为六个阶段:认知——探索——整合——传授——领导——创新,而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也相对应地提出了包含六个水平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阶段,分别是新手阶段——探路者阶段——整合者阶段——专家阶段——领导者阶段——先驱者阶段。
当教师处于新手阶段和探索者阶段时,教师能够意识到数字化胜任力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数字化胜任力的局限,只用于基础备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基本的教学组织管理,需要较高水平的专家或领导者们进行指导。当教师处于整合者和专家阶段时,能够扩大和加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够有效的整合和使用数字资源,字素养。当教师处于领导者和先驱者阶段时,教师能够讨论、更新和创新数字实践,能够综合性的运用和推广数字资源,能够批判性的反思数字化评估,创造性地培养学习者的数字素养。
不同的教师存在不同的数字胜任力水平,在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新手和探索者能够在数字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合者和专家能够擅长解决数字实践中的问题,对新手、探索者、学习者进行指导和帮助;领导者和先驱者更多的是塑造新的数字实践,并能够创新性、战略性的培养学习者数字胜任力。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分类,即“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是指出生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是已然存在的东西,网络、数字化、大数据等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生存方式的人们。“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一般指出生在信息化浪潮之前或早期,在面对数字化、多媒体的时代,必须经历曲折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者。而当今教师的绝大多数属于数字移民,在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年长的教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谈机色变”。而更多的人则趋向于向原住民方向发展,他们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采用 PPT 授课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固定形式。而这种形式的长期固有存在,使得很多教师在停电或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正常授课,教育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现象严重。
2.数字化技术应用畸形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课件制作为例,通过打破原有的单一文本的形式,拓展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仿真,各种炫酷的、复杂的设计。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传授知识,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科的特有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水平,把所有的信息技术元素甚至一些毫无教育意义的元素堆砌在课件中,关注技术而不关注教学效果,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走向形式主义。
3.数字化教学水平多层化
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在整体上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总体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的掌握难度由低到高成金字塔模式。专题网站、平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是凤毛麟角,教师在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的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效果好,但也有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单化,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年轻教师把追求技术应用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而老教师则表现为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要求,不会用,用不好。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小学层面的相关标准,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但是在高职层面,却没有关于高职教师数字化素养或数字化胜任力的标准。面向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在参考欧盟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并出台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标准,设计数字化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教师合理清晰的规划自身专业发展。
2.扎根数字化教学实践
信息大爆炸和知识生态的变迁,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数字原住民”学生,教师需要扎根数字化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胜任力,尤其是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大赛与科学研究,探索反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现并进一步解决数字化教学实践问题,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特点,数字化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学习资源的传播分享。不同阶段的教师对学习资源的作用不一,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要充分学习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水平;整合型、专家型教师要建设或开发数字化资源,为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做好培训;领导者、先驱者要创新和研究数字化资源,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良好数字教育资源生态系统。
4.完善数字化评价方法
在教学评价中创新性地加入数字化分析技术,改变传统的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与改进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跟踪、检测、分析,如对学生的考勤、课程、成绩等进行画像,实现动态化的过程性评价,打造“数字+教育”评价模式,时时进行教学反馈,进而使得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概念界定
1.数字化素养《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建议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整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为教师提供职前、在职和持续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和技术支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规划了八个行动计划,其中涉及教师的有三个行动,分别是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重点关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中,数字素养是“以负责任的态度恰当来使用数字技术,重视数字交流、数字礼仪、数字健康、数字权利和数字责任等方面的素养能力”, 一般认为数字化素养包含信息素养。
2.数字化胜任力
《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提出了数字胜任力这个概念,将其列为欧盟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定义为 21 世纪公民“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数字化胜任力是能够胜任某一领域岗位的综合能力。
二、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
《欧盟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中对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描述从横向上包含三个维度:教育者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者能力;从纵向上包含六个有机关联的胜任力域。这种体系框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由 6 个胜任力域、22 项能力构成。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而形成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分为六个阶段:认知——探索——整合——传授——领导——创新,而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也相对应地提出了包含六个水平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阶段,分别是新手阶段——探路者阶段——整合者阶段——专家阶段——领导者阶段——先驱者阶段。
当教师处于新手阶段和探索者阶段时,教师能够意识到数字化胜任力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数字化胜任力的局限,只用于基础备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基本的教学组织管理,需要较高水平的专家或领导者们进行指导。当教师处于整合者和专家阶段时,能够扩大和加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够有效的整合和使用数字资源,字素养。当教师处于领导者和先驱者阶段时,教师能够讨论、更新和创新数字实践,能够综合性的运用和推广数字资源,能够批判性的反思数字化评估,创造性地培养学习者的数字素养。
不同的教师存在不同的数字胜任力水平,在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新手和探索者能够在数字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合者和专家能够擅长解决数字实践中的问题,对新手、探索者、学习者进行指导和帮助;领导者和先驱者更多的是塑造新的数字实践,并能够创新性、战略性的培养学习者数字胜任力。
三、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问题表征
1.数字化教学方式两极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分类,即“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是指出生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是已然存在的东西,网络、数字化、大数据等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生存方式的人们。“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一般指出生在信息化浪潮之前或早期,在面对数字化、多媒体的时代,必须经历曲折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者。而当今教师的绝大多数属于数字移民,在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年长的教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谈机色变”。而更多的人则趋向于向原住民方向发展,他们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采用 PPT 授课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固定形式。而这种形式的长期固有存在,使得很多教师在停电或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正常授课,教育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现象严重。
2.数字化技术应用畸形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课件制作为例,通过打破原有的单一文本的形式,拓展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仿真,各种炫酷的、复杂的设计。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传授知识,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科的特有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水平,把所有的信息技术元素甚至一些毫无教育意义的元素堆砌在课件中,关注技术而不关注教学效果,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走向形式主义。
3.数字化教学水平多层化
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在整体上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总体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的掌握难度由低到高成金字塔模式。专题网站、平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更是凤毛麟角,教师在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的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效果好,但也有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单化,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年轻教师把追求技术应用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而老教师则表现为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要求,不会用,用不好。
四、基于框架的启示: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策略
1.制定数字化胜任力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小学层面的相关标准,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但是在高职层面,却没有关于高职教师数字化素养或数字化胜任力的标准。面向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在参考欧盟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并出台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标准,设计数字化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教师合理清晰的规划自身专业发展。
2.扎根数字化教学实践
信息大爆炸和知识生态的变迁,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数字原住民”学生,教师需要扎根数字化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胜任力,尤其是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大赛与科学研究,探索反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现并进一步解决数字化教学实践问题,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特点,数字化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学习资源的传播分享。不同阶段的教师对学习资源的作用不一,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要充分学习和利用数字化资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水平;整合型、专家型教师要建设或开发数字化资源,为新手教师和探索者教师做好培训;领导者、先驱者要创新和研究数字化资源,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良好数字教育资源生态系统。
4.完善数字化评价方法
在教学评价中创新性地加入数字化分析技术,改变传统的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与改进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跟踪、检测、分析,如对学生的考勤、课程、成绩等进行画像,实现动态化的过程性评价,打造“数字+教育”评价模式,时时进行教学反馈,进而使得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