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姚瑶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72),课题组主要成员: 曹小芹、刘寒雨、刘淑义、陆志慧、尚全、蒯金娜。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等的公共基础课程。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威海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时代加强新文科建设作出系统性安排。上述背景之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被赋予了更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更崇高的使命担当,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介绍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以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一、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儒家文化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受众面广、课时量大和教学周期长的显著特点,又因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属性,使大学英语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品德修养方面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在“三全育人”和加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在”以文赋能 以文化人”方面责任重大、任务迫切。然而,尽管当前众多一线教师已经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产生了理性和清醒的认识,传统教学惯性仍然偏重对西方文化的宣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相对较少,学生用外语输出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明显较为薄弱。以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为例,试题中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但学生得分普遍偏低。在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内容的考核中,学生往往无法找出对应的英文表达,更别提涉及到儒家文化、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等方面的内容翻译。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将儒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一种创新尝试。儒家经典中所阐释的“仁者爱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履中致和”的中和观、“民胞物与”的自然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约之以礼”的道德情怀、“敬信修睦”的伦理要求、“德”“智”“勇”统一的君子人格、“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的修身之道等内容,都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高度统一,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遴选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常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查。同时,课题组还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会议研修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对所执教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和数据信息,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状况,以及教师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态度、理念及实践,探寻儒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实践路径。1. 中华传统文化在主流英语教材中的体现情况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仍以教材内容为主,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含量与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时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信息量息息相关。因此,课题组对本单位及周边高校广泛使用的三种主流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调查,并以教材第一册内容为例进行统计:
2. 学生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需求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态度与看法,课题组以所任教的20级大学英语A层班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 219份,回收问卷 219份,其中有效问卷 187份。通过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表示支持,对于“你是否愿意通过英语学习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一些蕴含儒家文化及其思想精华的故事或事例”这一问题,高达87.3%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这一结果为课题组挖掘运用传统儒家文化元素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振了信心。但根据统计数据,63.2%的学生认为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自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有限、相关词汇储备量不足以及翻译技巧难以融会贯通。在面对“你认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一开放性问题时,有61. 6%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体现不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和生动,有49.3%的学生觉得语言教学内容难以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且儒家文化的内容比较艰深晦涩,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3.教师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课题组还利用参加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和研修会议的契机,对所在院校以及其他同类院校的30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掌握任课教师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师们已开展的实践探索。其中,72.8%的教师都表示在授课过程中,曾经有意识地尝试将西方国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以此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提高文化自信。43.5%的教师在授课中多次使用过MOOC平台上诸如《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英语》等课程的资源,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有不少授课教师曾经尝试开展过第二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的能力。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很多老师也表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中华传统文化时,常常只能一带而过或是浅尝辙止,授课效果远不如预期。
三、儒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现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也不断攀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以英语这门国际语言为载体去接触异国文化、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让当代青年人能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由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转移到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诠释和推介能力的培养上来。如何将以儒家道德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根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课题组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 注重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的融合,夯实教学基础
课程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要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渗透效果,首先,应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进一步加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由于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凝练修身观、义利观、孝道观、德治观和教育观五个方面的儒家思想精髓,选取儒家经典中相应的语段和故事,融入课文内容,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升华,实现儒家文化输入和语言表达输出的统一,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相融共进,使学生在增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完善人格修养、塑造崇高品德。
2.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优秀课堂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在当今这个智能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途径。在合理继承传统优秀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不断丰富既有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融合的有效开展和落实。课前,教师借助职教云、I-smart等在线教学平台上传精心搜集制作的各类微课、视频资源,发布任务清单,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载体与学生实时互动,帮助学生构建对相关儒家文化内容的初步认知。课中,教师运用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并通过教学平台的测试和评价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对文化的语言输出程度。课后,则设计多种形式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参与,通过师生共同打分评选出优秀作业,并推广至全年级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儒家文化精髓的理解和吸收。
3. 注重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实效
除了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还应高度重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共促,为学生搭建运用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可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宣传栏、教室板报等传统校园宣传阵地,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和儒学思想的浓烈氛围。另一方面,还应组织开展各类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在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庆典期间举办主题文化活动,阐释节日的形成过程及相应的习俗,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中的儒家忠孝文化。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活动,如中华经典双语诵读大赛、演讲比赛等,不断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儒学文化的学习和运用,以达到对儒学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熏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