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高职院校健身健美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孙园、房强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健身健美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70),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桂华、舒钧、李红 。
一、高职健身健美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践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指导下,指出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类课程,挖掘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回归健身健美课程建设的教育本质
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科目优势,相关研究近年来呈现活跃的发展趋势,从论文总篇数来看有很大的增幅,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运动特征、竞赛规则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给学生带来的思政教育效果也有所不同。《健身健美》是公共体育课程选项课的基本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掌握科学的身体练习方法,塑造良好身体形态,提升优雅的气质与风度,培养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形体美的能力。新时代高职院校健身健美课程建设应发挥思政教育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3.紧跟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身体力量发展、肌肉增长的敏感期,他们对追求人体美有较强烈的欲望。男生想体格健壮、英姿蓬勃,女生学想线条优美、气质高雅,加上健身健美对提高职业素养的特殊意义,可以改善未来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良好的身体形态、社会交往能力、审美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素养的发展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因此多数学生对这个运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二、高职健身健美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1.价值引领,打破健身健美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
想要收获“立德树人”的成效,要牢牢把握第一要务——价值引领。打破健身健美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技能轻理论;重肌肉练习,忽动作质量;重肌肉大小,忽视线条雕刻等。课程思政背景下,为健身健美课程建设提供新视角,从“美”字出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形体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比赛精彩视频,讲述健身达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创造形体美的能力。
2.多方渗透,创新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应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主线,多方渗透,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设置情景,融入民族传统项目及背景音乐,选着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轻小器械,或利用身边物品创新器材等,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劳动智慧。例如,在上肢、躯干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中,学生通过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动作视频,在众人划桨开大船背景音乐下进行“搬砖劳动”竞赛,通过动作对比,引出本堂课教学内容YW划船动作,强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意识,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3.科学评价,助力健身健美课程学习效率最大化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谁评价”、“评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构建了健身健美课程的多维评价体系。例如,在下肢肌肉群激活教学中,制定了十字象限跳动作的五级评分标准,见图1。利用“学习通”等信息技术,实现过程+总结、自评+互评,打破传统教学中一考定成绩的模式,通过基于过程的自评、互评、师评,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每个学习环节,平衡时间分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习效率最大化。
4.职业对接,提高健身健美课程社会服务时效性
分析职业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健身,可以改善未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良好身体形态,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了解岗位职业素养,有效地进行相关的职业身心素质、职业安全技能和生存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对接,理解不同职业对形体素质的特殊要求,明确健身健美对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从而提高健身健美课程社会服务的时效性。
三、徒手、轻小器械练习单元案例分析
1.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具备幼儿舞蹈课程的基础,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好,有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将来的岗位需要学前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身体姿态及必要的力量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见提升。但形体美的身体意识和身体感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身体美学观。
2.“知练创行”四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运用“知练创行”四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知”为前提,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掌握科学的身体练习方法;以“练”为途径,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塑造良好身体形态;以“创”为提升,培养学生具有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形体美的能力;以“行”为目标,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影响他人参与健身。在注重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劳动美、拼搏美、创造美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动作练习模式。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徒手、轻小器械的上肢、下肢、核心力量动作模式的训练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和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创编组合动作,提高形体美的审美水平,塑造身体形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注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传统的健身健美训练的理念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的训练,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是围绕多维度、多关节、无轨迹,募集身体更多的控制稳定和平衡的肌肉参与运动,强调动作质量而不是肌肉力量。教学中注重动作模式训练,在上肢、躯干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中选取YW划船、俯卧撑练习动作;在下肢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中选取跳绳、绳梯、深蹲、箭步蹲练习动作;在核心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中选取百次拍击、仰卧举腿、俯卧两头起、俯桥、臀桥、俄罗斯转体练习动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身体姿态,提高功能动作能力。同时,注重全身整体训练,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和多样化小器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活动强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4.以“创”为课程目标
课程以动作模式“创新”贯穿始终,经过上肢躯干、下肢、核心力量动作模式创新,学生创编组合动作。课前,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包,依据课前评价体系反馈,预设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创设情境,基于团队合作,动作学习由基础、提升到创新,学生根据所学动作,利用不同的轻小器械、家居用品等,改变稳定状态、运动模式创新动作,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全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课后,拓展动作创新成果,服务社区体育指导站,引领他人参与健身,上传练习视频纳入评价体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助力全民健身。
5.以“美”为思政主线
“劳动美—拼搏美—创造美”构建课程思政主线层层推进,营造课堂情境。以“搬砖劳动”竞赛、编制绳梯结自制练习器材,引入上肢躯干、下肢力量动作模式教学;以拼搏中女排技术动作,引入下肢、核心力量动作模式教学;以创编组合动作案例分析,引入组合创编教学。思政“美”的教育贯穿始终,充分落实立德树人。
(1)劳动美
上肢、躯干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中,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动作及众人划桨开大船为背景音乐的“搬砖劳动”竞赛动作对比,引出本堂课教学内容YW划船动作,强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意识,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下肢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第一次课中,通过观看逃生视频,引出课堂所用器材(绳、梯),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绳梯结操作视频,学生尝试打绳梯结,凝聚劳动智慧,培养动手能力。
(2)拼搏美
下肢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第二次课中,通过观看中国女排视频,引出本堂课教学内容蹲起类动作,同时分析“女排”精神,正确认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观;核心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第一次课中,在百次拍击动作练习中,通过多次重复练习,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核心力量动作模式子模块第二次课中,通过体能大比拼游戏培养学生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突破自我的优良品质。
(3)创造美
在组合创编模块中,动作组合案例分析,理解创编原则,根据自身及专业发展需求设计组合动作,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6.课程、思政融合提升“创造美”
情境创设,引出基础动作,感知形体美;动作提升,感悟拼搏美;动作创新,体验创造美;课程中的“创”回归思政中的“美”,培养学生创造形体美的能力。凸显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实现价值引导和知识技能传授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