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研究与实践-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研究与实践

来源:南通大学作者:严奕峰发布:2022-07-04 10:58分享:

南通大学严奕峰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NDKT018),课题组主要成员:陈炜、许铁梅、李祖祥、濮海慧、刘霞 。


  2018年,教育部提出建设中国“金课”的目标要求,确立了“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建设标准,受到我国高校的普遍重视。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家“金课”建设背景下,依托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深入探索专业课程群建设及发展的一项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期望用课程群的建构思路,来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中各门课程独立设置和缺乏联系的现状,以求形成内容相关、融合互补的大课程框架,以加强相关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目标的系统化,并以此来打造学科优势,切实推动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复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师资。课题研究的框架、内容、进程及成果总结如下:

一、总体框架

  本课题研究,以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任务设计成以下的总体研究框架(图1)。


(图1:课题研究总体框架图)

  具体而言,研究框架指向三个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一是理论研究,借鉴课程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实践研究,基于“金课”建设现实需要,探索课程群的分类体系、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内在关系,开发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群设计体系。三是案例研究,基于实践和实地研究,从课程群建构的视角,开展课程群开发的案例研究,经由案例的剖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重点难点

  整个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夯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概括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是从理论上厘清了“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内涵和分类依据;另一方面,是开发了“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的结构和组合,提出了学理性、预见性和指向性的对策建议。课题研究主要的难点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建构课程群分类体系,形成课程群内的课程关联逻辑,以及被课程教师普遍接受的科学分类标准,还存在困难。对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结合实践的调查、访谈,诠释了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建构关系,一定程度上形成课程群建构的阐释机理,形成了以下的技术路线图(图2)。


(图2:课题研究技术路径图)

三、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本课题形成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从实践层面深入推进了专业建设,探索实践了“金课”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建构的实际做法,对路径选择进行了有益探索,建构适用于本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群。

(一)在理论上夯实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建构的理论基础

  根据课题研究任务,在前期研究与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建构的理论基础。第一,梳理研究国家颁布的重要文件,如:2018年以来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课题组认为,教师教育国家战略性发展文件,核心思想表现为:“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新使命,坚定办学方向,坚持服务需求,需要创新教师教育的机制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彰显办学特色,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升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对此,课题组形成统一认识,为顺应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顺应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二,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进行分析,课题组认为:小学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应该涵盖七大范1)一般教学知识,包括班级经营的原则和策略;(2)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3)教育情境知识,关联课堂、班级、学校、家庭或社区的活化知识;(4)教育目的和价值,以及哲学和历史根源的知识;(5)内容知识;(6)课程知识;(7)教学内知识。这知识能力要求,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素养”概念,我们认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有“素养导向的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只有培养具备素养发展要求的师范生,才能培养适应素养教学的未来师资。小学教师除了具备一的知识、教学能力及教学关技能外,还需要给予学生人熏陶,以及帮助学生确立确的价值,因此也需要教师本身的人怀、高尚品德热爱、多价值和作等质。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概括出小学教师的五大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力、道德力、思考力、实践力和学习力,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素养概念接近,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发展教师的素养,而小学教师的素养发展,就需要有结构化的课程载体。课题组认为,借助课程群,有于建构素养导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以上的解释,我们在建构课程群时提出:素养导向教师教育内涵有些属知和技能层次,有些属于情意和态度层次,有些则属念和价值的层次。就教师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而,分属两个不同一分为二,有其难度,如班级经营需要知识,也需要技能,才能做好班级经营工作,因而可以将知和技能列入同一个层次此外念和价值为上的概念,两者密不分,它会影响到知识和技能,也会影响到情意和态度,因而将念与价值列入同一个层次,至于情意和态度虽属不同内涵,于知识与技能以一个层次两者亦具有其密切关系,乃将其归纳为同一个层次探讨。因,素养导向教师教育将其归纳为知识和技能、信念和价值、情意和态度等领域。就知识和技能而,系指教师具有一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就信念和价值而,其所指是教师能持教育的核心价值,引导教育作向上提升的一动力;就情意和态度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现出来的一、行为和态度。在素养导向教师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信念和价值、情意和态度等领域有其关性和重性,非完各自归纳如(3示结构。以上是作为推动改革和课题实践研究的主要依据,并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理论层次上的探讨、分析,逐步引入进改革实践场域,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图3:素养导向课程群分类依据)

  3示可知,在知识和技能领域中,教师具备学知识、学教学知识和一教学知识,乃是基本的要必须具有表达沟通能力、班级经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信息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能力更是不可或缺,才能用其教学。而在情意和态度领域中,教师要能成其教育目标,本身需要具备高品德、情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要能热爱教育和具有业态度,要将教育视为终生事业,意为学生出。至于信念和价值领域中,教师的民主开放和多发展的教育念,以及建专业责任和专业自的价值,在当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所调的素养导向的教育需,更有其重要性。

(二)从实践上,开发了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体系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改革实践研究,尤其是,结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重新设计与开发了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专业课程群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板块,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质,包括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英语、计算机、体育等。

  2)专业教育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本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干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的课程,具体可分三类:一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学校实用美术、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写字、教师口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写作、文学概论、儿童文学、人类与社会、英语视听说、英语翻译、科学与技术等;二是专业主干课,包括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三是专业方向课,其下分四大模块课程,模块1课程包括小学班队管理、比较初等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小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块2课程包括儿童文学名著选读、中外文化简史、美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普通逻辑学;模块3课程包括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块4课程包括中外美术作品欣赏、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3)专业拓展课程。该类课程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学科素养、实现文理融合。包括四个模块:其一是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拓展,包括学校卫生学、小学教师技能实训、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师专业写作、体育游戏等;其二是关于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拓展;其三是关于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拓展;其四是关于学科知识的拓展,如诸子选读、文化人类学、中外儿童文学比较、小学科学研究等。

  4)实践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技能考核和毕业论文等。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在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小学中完成,通过教育实践基地小学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完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任务。教师技能的训练结合相关课程和教学实践周完成,并在三年级完成技能考核。

四、结论建议

(一)结论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群,是与单门课程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将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形成内容相关、融合互补的大课程框架,有助于打造学科优势。建设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有助于教师素养的培养,对师范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意与态度、信念与价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复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师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可以打破各门课程自成门户的壁垒,实现相关课程间的有机综合,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目标的系统化。

(二)建议

  1.确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政策方向,建立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发展蓝图。根据本研究结论,课程群建设具有引导教师教育方向、有利于新课程教育改革推动、符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和改变教师教学型态的价值,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素养导向理念发展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素养导向理论亟待确立,可作为新一波的教师教育改革——以素养导向为政策方向之依据,将有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与素养导向教师教育相结合,据此发展教师教育新蓝图,确立教师教育的行动方案和策略,打造符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师教育,有效负起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责任。

  2.加强课程群建设的师资培训,调整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根据本研究结论,素养导向教师教育的内容架构包括信念和价值、知识和技能、情意和态度三个向度,这种三维的素养导向教师教育具有其适切性,具有研究支持,可作为发展教师教育目标和课程依据,强化服务学习和体验课程,鼓励师范生进行跨领域的学习。

  3.推进课程群建设“金课”的发展意识,以推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本研究结论,建议高等教育学会邀请相关专家、出版社或课程运营平台,召开课程群建设的学术会议,或专题培训活动,以强化课程群体系下的“金课”建设,以打造适合师范生学习的专业学习社群,进而提升教师素养发展及发展素养导向的课程架构。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