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文化理念下构建大学生态体育课堂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赛文化理念下构建大学生态体育课堂研究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作者:刘留发布:2022-06-23 20:18分享:

盐城师范学院刘留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赛文化理念下构建大学生态体育课堂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072),课题组主要成员:李雁、徐春峰、张纪春、王锴。


1现状与问题

    1.1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对赛文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理念差异,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教师对赛文化理念认识不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还在继续沿用过去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对比赛教学等教学改革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使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刻板化,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1.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不强。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学习运动技术的期望,为了方便管理,多数情况采用集体或分组模仿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造成学生学会了单个技术动作,却不会比赛的尴尬境地,无法真正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终身体育锻炼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赛文化生态体育课堂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学生锻炼行为、赛文化、生态体育课堂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分别设计两份问卷,一份对盐城师范学院公共体育选修课学生开展普遍调查,有效问卷649份,一份问卷对盐城师范学院篮球公共体育选修课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32份,问卷收集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2.3教学实验法

   以盐城师范学院篮球公共体育课选修班2个班学生(同基础),共计62人为实验对象。在实验班以比赛教学的形式开展篮球技术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对照班采用常规学练教学形式,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及其它教学条件相同。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并制作统计表。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比赛经历及对比赛教学的认知

    (1)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比赛经历。根据调查显示只有42名,占调查总数的6.47%的大学生有过比赛经历,并且主要集中在校内比赛,很少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由此,可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赛教学并没有作为常规化的教学手段,学生缺少比赛的实战训练,当然,对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大学生对比赛教学的认知。①大学生对课堂开展比赛活动的态度。通过调查了解到,70.54%的学生比较愿意开展比赛活动,17.7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11.71%的学生不愿意。可见,大多数学生对比赛教学并不排斥,愿意通过比赛的形式参加学习,参与态度较积极。②大学生对课堂开展比赛教学的看法。通过调查了解到,6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教学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47%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竞赛体育,培养合作意识,30.97%的学生认为可以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可见,学生对比赛教学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这也为后续比赛教学的有效开展达成了教育共识。

    3.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考试成绩对比情况(见表1)。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统一标准的定点投篮以及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技术测试。其中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不及格率计算方法为:优秀率=85分以上人数/总人数,良好率=75分-84分人数/总人数,及格率=60分-74分人数/总人数,不及格率=60分以下人数/总人数。测试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实验班在定点投篮和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明显好于对照班,两项技术成绩优秀率比对照班分别高出5.21%和12.08%,良好率比对照班分别高出10.42%和10.83%,实验班在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不及格率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班。可见,以比赛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篮球技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比赛教学能使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保持适宜的兴奋性。依据运动生理学关于技术学习过程的相关理论可知,学习并掌握一项新的技术动作一般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提高和自动化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完成及其阶段之间的有机过渡均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有效、重复的练习完成的。相关资料表明:为了加快技术学习和掌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应该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因为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可以加速与技术相关的神经元突触之间建立连结,能有效地缩短泛化阶段的时间,有助于技术动作的快速掌握。其二,不同频率的反复刺激能使神经元保持适当的兴奋。而比赛教学法由于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新颖性等特征,这种不断变换的运动方式和手段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使其处于一种适宜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纠错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篮球技术进入下一个自动化定型阶段。

表1两个班学生篮球技术掌握程度统计表(n1=32 n2=30)

篮球技术

考核

优秀率

实验班 对照班

良好率

实验班  对照班

及格率

实验班  对照班

不及格率

实验班  对照班

定点投篮

21.88%

16.67%

43.75%

33.33%

28.13%

43.33%

6.24%

6.67%

半场往返

运球上篮

18.75%

6.67%

37.50%

26.67%

34.38%

50.00%

9.38%

16.67%

    (2)实验班学生对比赛教学的感受和认知。通过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比赛教学的主观体验还是比较真实的。首先,有93.75%的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比赛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这说明同学们还是比较认可采用比赛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其次,对学生上完体育课后的感受调查发现,有53.13%的学生感觉非常快乐,40.63%的学生感觉精力充沛,31.25%的学生感觉非常兴奋,28.13%的学生感觉浑身酸痛,18.75%的学生还想继续练习,只有3.13%的学生没什么感觉。最后,有46.88%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后进行比赛锻炼。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比赛方式的学习后,学生的主观体验还是比较积极的。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教师运用比赛方式开展篮球技术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没有过多地强调单项技术教学,学生参与的形式比较灵活,不会感到重复练习的枯燥;其二,比赛方式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学生能在比赛游戏的过程中享受对抗带来的快乐;其三,学生可以通过比赛能及时的消化并吸收新的学习内容;其四,比赛教学鼓励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树立了更多的自信,对篮球文化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其五,通过比赛教学能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比赛教学在篮球公体课中的运用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篮球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缺少比赛经历,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比较喜欢比赛的学习形式,对比赛学习的功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2)通过实验研究可知,通过一段时间的篮球公共体育课比赛学习,实验班在篮球技术考核方面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可见,比赛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掌握篮球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比赛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并且获得了的积极身心体验,表达了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和比赛活动的意愿。

4.2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知,赛文化生态体育课堂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评价等方面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更好地促进比赛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开展,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