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研究

来源:扬州大学作者:俞福丽、何山华发布:2022-06-09 12:35分享:

扬州大学俞福丽、何山华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66),课题组主要成员:王佳利、梁丁强、薛小姣、周武宫 。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人们对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理性反思的基础上重构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高校外语教师较高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语教师理念的更新、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的提高是高校推广混合式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高校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基础,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还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信息化意识不够

在时代发展大潮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定是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虽然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但仍有部分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意识不够,创新动力不足,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不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高校外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能力和动力还有待加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需要外语教师在主动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线上线下授课要求,选择合适教学软件学会录制视频、批改作业、组织讨论、上传测试题到教学平台等。对于高校外语教师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学习,很多教师会因此而失去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

(二)信息化技术支持途径缺乏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政策推动,高校外语教师也意识到信息化和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在教学中也愿意尝试采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信息化和课程的深度融合对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说,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存在一定困难。现实中教师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时,往往是利用平台发布通知,上传视频、作业等,这些通过简单的教育技术就能够做到,遇到写脚本录视频、通过平台批改作业、发起讨论等较为困难和花费时间较多的情景,如果没有教学助教团的支持,一般很难坚持下来。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方面需要外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更需要外语教师具有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外语教师既会遇到技术困难,也会遭遇如何融合的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此类问题,部分教师由于缺乏获取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会畏难而退。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不足

高校网络教学环境从硬件上来说受制于基础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往往是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开发相关的功能,而技术开发人员由于缺少实际教学经验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思考技术的简单实用。而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外语教师擅长的是教学并非信息技术,教师的应用需求需要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和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沟通,不断修正、完善和改进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以满足教师教学中的不同需求。从软件上看,由于是通过网络的线上教学,不能做到对学生的精确了解,缺少面授环节的互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

(一)完善制度,推进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完善相关制度,这也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高校应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在制定目标明确的制度、规划后,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推进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制度,包括在职称评聘条件中加入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的课时要求;学校对学院进行相关指标量化考核,完成情况与学院年终综合等级挂钩;将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情况作为学校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之一;将开展混合式教学作为教师年度教学奖、优秀网络课程评选的必备条件;提高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在专业和课程评估中将开展混合式教学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健全系列相关制度推动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二)立项混合课程项目,促进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外语教师也会尝试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但往往遇到困难就很难坚持,这就需要高校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引领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实践中可以校本混合课程立项为抓手,采用项目化驱动推动混合式教学开展,提升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学校对校本混合课程立项负责人进行教育技术的系统培训,这部分教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信息化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有内生动力,在教学改革中遇到困难往往会主动寻求教育技术支持部门的帮助。另一方面,校本混合课程的立项对立项课程负责教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项目的中期考核、结题要求等等均促进他们必须努力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另外,教育技术支持部门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管理的方式,促进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支持部门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汇报,专家点评、评定等级等形式丰富的教育技术培训。

(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外语教师仅仅通过个人摸索很难掌握技术,因此,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师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高校应专门设立教育技术支持部门,以协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首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研究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需求;其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每学期一两次的专家讲座、教学观摩就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育技术部门应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教师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持续而系统的培训。最后,教育技术培训主题应适合不同教师的需求,同一个主题可以多场次安排,培训时间应灵活多变,采用教师预约的方式;培训周期应持续闭环,适合教师系统接受培训。

(四)重构学习空间,推动外语教师主动提升信息化素养

高校通过重构信息化教学空间,强化外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意识。重构信息化教学空间既是对教学方式变革的呼应,更是倒逼高校教师主动提升信息化素养。学校空间和学校活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的学习空间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固定位置的教室让教师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而近年来,由于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高校学习空间信息化改革的标志之一—— 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开始得到认可并逐渐普及。高校的智慧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公共区域打造,可供学生随时随地使用电脑进入各种平台学习;教室中的固定桌椅变化成可移动的各种研讨教室;各类智慧教室,其功能多元化,基本具有投屏互动功能。远程互动教室,可以实现多校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高校和高校之间的课堂互动。新型的智慧教学空间,可以满足多元化信息交换,实现不同需求的课堂深层次互动。新型的学习空间的信息化功能必将倒逼高校外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方能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

(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方法培训指导

除了技术支持与培训以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多次培训指导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六)开发使用教学管理微信小程序

为创新教学管理方式,适应移动互联时代需求,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开发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教学管理平台,用于外语类课程管理。该平台可以是一个学生端、教师端、管理端一体化管理平台,可具有如下基础功能。



 

 

学生端:学生可通过小程序进行学习活动打卡、课堂签到、作业提交、成绩查询等功能,并可满足校园卡和校园网数据查询等生活功能。教师端:教师可进行签到管理、作业布置、成绩反馈等处理,也可以查看课程表。管理端:管理者可进行大课表查询、选课、排课、监考等管理操作,方便随时听课查课,并了解班级签到情况和成绩排名等。

此平台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签到、学习任务监控、作业发布和提交等功能,将整个学习过程的数据保存下来,使学院掌握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情况也有全面的把握。这对于后期基于教学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模式创新有重要价值。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