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校企政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基于OBE理念校企政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作者:王慧雅、李红艺发布:2022-03-09 10:04分享:

南京工程学院王慧雅、李红艺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基于OBE理念校企政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编号:2020JDKT052),课题组主要成员: 耿玉、胡志新、杨凤、丁克强、任凌霄、周保昌、刘廷凤、郭光、李强、张胜田、潘海龙。

近年来企事业单位招聘更加关注学生相关工作经验和项目开发能力,而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和项目化思想的渗透, 理论与实践脱离,导致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弱、工程背景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能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产业技术与培训培养的无缝衔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创新创业、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广受企业界和教育界好评。借鉴国际经验,以项目教学为突破方向,必将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

本课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结合21世纪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要求所达成职业能力的需要,本着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政企、服务区域的原则,构建并实践“校企政深度融合的环境工程类项目化教学”。

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教学内容、组建跨学科项目团队、创新多元化考评机制”,形成“多元协同、多方融合、全面贯通”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融合、素质贯通、能力递进”的教学效果(图1)。依托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平台,校企政三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内容、计划、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着力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责任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图2)。最终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科教互动培养”的教学组织体系和“培养平台共建、教学计划共商、指导教师共组、实践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抓”的教学实施机制,着力夯实学生基础理论、增强实践能力,该教学模式(图3)利于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课题经团队成员多年探究实践已实现了项目课程模块化、项目团队复合化、评价机制多元化,助推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达到“毕业-就业”零距离的目的。

本课题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图1  基于OBE理念校企政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成果


图2  校企政合作模式


图3  教学模式

一、专产对接、项目引领的“大工科”课程群

传统教学中老师围绕教材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被动地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且各课程间缺乏连贯性和交叉性,难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基于“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链”和“全面服务地方战略新型产业”的建设思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遵循“以学年为层次递进深度,以专业模块为维度拓展广度”原则,结合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践,构建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循序渐进、能力进阶的项目教学(图4)。实践过程中以“学科多元、综合交叉”为原则,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所需的中水回用装置的搭建、运行和市场化为目标,以3个项目任务为中心,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废资源化、微生物学、高分子材料、单片机、自动化程序、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有机串联构建专业相关、多元交叉、系统化、全面化的课程群(图5)。其知识内容可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持续完善更新,确保项目化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图6)。实现了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利于学生形成专业相关、多元交叉、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体系,益于21世纪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图4  项目化教学体系


图5  “大工科”课程群


图6  项目化教学内容确立

二、校企政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项目团队

针对产教脱节,四链衔接不紧,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组建校企政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教学团队,营造内容共商、团队共建、课程共授、评价共施的教学形态,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景,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产学研技术开发项目,校企政三方搭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理实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图7),共同制订环境工程类项目化教学目标、内容、计划、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内容共商、团队共建、课程共授、评价共施”的教学形态下,以社会调查、工程实践、实验、专家讲座等教学手段开展项目所涉及的多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政协同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和政府以多种方式深度参与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确保教学目标清晰,培养重点明确,促进企业和地方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依托校企政三维协同育人平台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3个(企业导师5位、政府部门导师3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特长组建学生团队4个(水、气、固、微生物),组建团队的成员之间知识和能力互补,从而形成1+1>2的协同作用(图8)。校企政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


图7 校企政深度融合育人平台


图8 跨学科项目团队

三、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育人评价机制

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缺乏多样性和创造性,难以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规范、团队协作、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工程实践等多方面能力,无法满足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评价要求。基于OBE理念的校企政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考评制度,需遵循“大工科”人才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体现学习成果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同时需兼顾团队合作意识、工程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

本研究中组建由企业导师、校内老师、用人单位、学生组成的考评小组,采用多样化评价手段对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施中的调查报告、项目策划书、设计说明书、小论文、工程实践等专业技能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加权考核。评价权重根据具体考核内容合理分配,如: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企业导师权重为60%,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校内教师权重为60%。通过“自评+互评+他评”方式,构建“点、线、面”一体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图9),实现对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并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全方位,形成反馈-改进的闭环评价,促使学生的反思性成长。 


图9 全过程全方位评价机制

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项目化教学的构建及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搭建校企政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多元协同、多方融合、全面贯通”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环境工程类项目化教学体系。实践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具体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以资源限定、目标明确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教学内容、组建跨学科项目团队、创新多元化考评机制”,形成多专业融合、跨专业互动、全程项目驱动的全新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本课题的研究可深化地方大学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使命,为地方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职能”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实现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培养并举,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满足新发展阶段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增强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度、贡献度。本课题的研究对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