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学术课题-高教信息-江苏高等教育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高教信息学术课题正文

成果精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作者:樊辰辰、翟步祥发布:2022-01-10 13:12分享: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樊辰辰、翟步祥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YKT035),课题组主要成员:刘丽红、李良春、王坚、李万敬、臧华、张玉珠、佘晓洁、王红。


本课题在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需求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课程思政生态系统,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团队素养,创新教学模式。课题组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施,将理论联系课堂教学实践,以案例课程《基础英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必要性

(一)高职英语课程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并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高职课程体系中,高职英语具有其明显特征,它既是必修语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教学题材丰富多样,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高职英语作为隐性思政课程,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战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推进“大思政”格局的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英语课程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尤其对各类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交流需要。

跨文化交际是高职英语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中外文化的双向传播。在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批判性思维,传递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因此,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当秉承“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构建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为目标的教学实施路径,践行培养具有高水平思想政治觉悟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构建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课程思政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思政元素的传递,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应是系统、和谐、逐级递进、相互支撑的。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实落细落小,需要有健全的机制保障,应加强育人示范课建设,完善考评体系,将“课程思政”在各项考核和评审中体现出来。

除此以外,高职英语的部分重要教学文件及教学内容仍未更新,而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设方案和指导意见,需要将思政元素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课外拓展,并要着力解决德育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评价等。只有在健全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下,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发挥课程思政“主力军”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团队德育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例如南京大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建设,扬州大学的“美丽中国”等10多门“中国系列”通识公共选修课……相对而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高职英语教师未能参透课程思政的理念,缺乏思政教育意识,更不必说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是“主力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受到考验的就是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具备自觉德育意识和较强德育能力的教师团队,是所以课程“同向同行”的人才资源保障。

(三)创新教学模式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融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结合,被众多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认为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如今,依托计算机、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工具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使英语碎片化移动学习成为可能。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与疫情常态化阶段,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更催生了疫情过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学习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更解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课题组的实践案例课程《基础英语》课程采用了课程思政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下,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领悟,实现《基础英语》“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职责;通过“用语言做事”,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对情境的表达和思考完善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思政元素融入《基础英语》课程实施

《基础英语》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交流的需要。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探索课程教学中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通过信息化等载体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渗透进入课堂教学。

教材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基础英语》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教材为《新技能英语》系列用书,以第一册学生用书为例,本书八个单元分八个主题,每单元围绕各自的主题设有Listeningand speaking, Reading, Grammar, Practical reading, Practical writing等环节,其中的主题,文章,素材背后都隐含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优化,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在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大学新生活”,德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前,学生在教学资源库中观看电影《大学生》片段,为课堂讨论奠定基础;课中speaking部分教师组织讨论对大学生活的看法与困惑,随后引导学生在Reading课文中找寻解决方案;课后,学生通过在线完成“Dos and Don’ts”匹配练习,复习词汇及句型,同时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生活行为,达到教学成效的可观察,可评估。由此实现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包容、团尊重同学。

“交友”是第二单元的主题,主要探讨大学生交友的途径方式。课前,学生在讨论区留言分享大学交到的新朋友经历;课中,学生阅读Reading 课文学习大学生活交友方式,教师拓展延伸至我国“朋友圈”:因我国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课后,学生在教学资源库线上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并完成作业:我国的外交政策给你的交友启发。在该单元中,学生通过找寻我国外交政策与自己交友方式的共通点,在建立正确交友观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路自信。

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在生活上要学会生活费预算,在学习上要能够做出留学预算,在职业方面要能做出家装工程预算。首先,学生在speaking环节中依据自己的支付宝月账单,通过描述大学生活一个月的开支,了解自己的收支结构;随后,师生集体头脑风暴,讨论缩减生活开支的方法,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并初步树立节俭意识;在Reading部分,学生阅读文章学习做预算的四要素;最后小组讨论inexpensivealternative(平价替代),经过前面环节的铺垫,在这一任务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提出低消费替代高消费的方案,感受到适当的节俭也是可以带来快乐的。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有关开支的词汇句型输入到输出,也完成了从认识自己的开支项到主动提出节约方案,既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育人目标。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具备灵魂,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想信念教育。高职英语的课程思政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更新重要教学文件,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制定教学评价等方面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