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学会领导出席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发布:2020-01-03 10:52分享: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无锡“论道”:城校共生产教融合 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国际在线消息:日前,以“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共谋新型大学新愿景”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暨第十九次高层峰会于江苏无锡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研讨新时代新建本科院校的机遇与挑战、使命与担当。

 发挥三个后发优势,促新建本科院校由新建向新型跨越

  自200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新建本科院校至今,全国已有693所新建本科院校,占我国1265所本科院校的56.88%,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无锡“论道”:城校共生产教融合 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会议现场 摄影 张德奇

  “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在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在会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军,要以自身之所长对接地方发展之所需,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实现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由新建到新型的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因何而新?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吴爱华给出发展建议:新建本科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政府共赢发展,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新的学科专业领域、新的人才需求空间、新的政策资源机会三个后发优势,以需求导向、标准导向、特色导向,主动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生管理、集群发展、产教融合及双创教育七方面进行创新变革,努力发展“四新”专业,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整合形成强大合力,汇聚提升育人能力,实现后发先至。

  全方面保障办学权益,推进更多院校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过程中,不仅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作出显著贡献,也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要在认识上充分肯定民办教育的贡献。”全国人大原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李连宁在会上强调,要在法律上确立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受教育者、教职工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各地要把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对民办教育的投入是一件出小钱办大事”的举措,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经济环境和财政状况趋紧的情况下,更要考虑教育投入的成本效益。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无锡“论道”:城校共生产教融合 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摄影 张德奇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镇,江苏省率先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理念。截至目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及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00.09万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把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重点。”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成斌介绍说,江苏省教育厅将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系列措施,加强和推进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

 搭建更高质量合作平台,走出更多特色办学之路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暨高层峰会已成功举办18届,旨在团结和组织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办学规律。全国新建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表示,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联盟将不断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持续优化联盟的运行机制,搭建更高质量、更加实体化的合作平台,为高等教育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努力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维、新起点,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无锡“论道”:城校共生产教融合 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

全国新转设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摄影 张德奇

  会上,“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同期,无锡太湖学院联合部分新转设本科高校发起成立“全国新转设本科高校联盟”,并发布“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行榜”,此举推动着新建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增添助力。

  无锡太湖学院作为此次会议承办单位,该校理事长、党委书记金秋萍表示,该校以厅市共建为契机,以迎接教育部评估为抓手,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紧密围绕地方需求设置专业,狠抓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内涵提质发展,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民办高校。

  “新建本科院校要因时而新,要变革创新,更要有后来居上的信心。”吴爱华在会上强调,新建本科院校要持续推进城校共生、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增强自身服务社会能力。(文 马海君)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