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博览正文

“高校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2015-06-07 19:09分享:
“高校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于2007年8月11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校区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由省高教学会副会长邱坤荣主持,江苏省高教学会顾问叶春生、秘书长周长春、副秘书长李志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副院长李振陆和我省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等三十多人参加。会议交流了各校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经验、方法、思路和未来的工作计划。在构建“高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双赢局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上取得了许多共识。
通过大会交流,代表们认为:农业现代化,需要人才、科技和高效能、相得益彰、配套的支柱型经济实体,高校是产出这些供给的主力军。高校的高智力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后,能爆发巨大的推动力。现已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十个方面的工作,今后应予以坚持和拓展。①提高认识,深化改革,不断进取。与会高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体制、新机制,树立“重农、亲农、爱农、护农”的思想,努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各类人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职教优势,培养服务“三农”主力军。沙洲职业工学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高级应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开辟大学生通向农村、服务基层的道路。前15届毕业生,100%留在了张家港,其中80%走向最基层的乡镇村,为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作出了贡献。③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南京农业大学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在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十五”以来,科研立项1500多项,总经费达5.28亿元,在高产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数字农业与高产调优栽培技术、植物保护与生长调控、重要植物病源、防治蔬菜病虫害、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④促进实用科学技术成果向农村经济转化。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采取科技大篷车、技术示范与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高效、经济、实用的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⑤建立产业基地,带动农民致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1200多亩的果树研发推广基地、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基地、草坪研发基地和园艺园林技术研发、示范、培训基地,做好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工作,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农民手中,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⑥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⑦培养干部服务农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程,围绕新时期农村干部应具备的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农业信息处理能力和运用农业科技能力,以岗位和短期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培养了一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强,依法行政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⑧为农业机械化作贡献。江苏大学在南方水田机械、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和静电喷雾植保机械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开发的50多种农业装备产品已被国内厂家转让采用的达40家以上,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⑨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明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乡镇剩余劳动力创业技术培训班,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创业思路和视野,坚定了学员们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⑩向农村辐射精神文明。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三下乡”等各种活动,把知识、文化、科技和人文精神播撒在农村,为农村提供精神财富。
代表们认为,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交流与研讨,大家看到了已形成的七大成效。①推动了应用性专业的发展。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现代农业的特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规划、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服务现代农业的专业,适当拓展机电、电子等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使高职专业数由建院初的7个发展到现在的17个专业、38个方向。②得到了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沙洲职业工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得到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张家港市除每年拨款2000万办学经费外,2006年还投资10多亿元建设新校区,并一次性拨款4000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③促进了学科建设。江苏大学在为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科水平、高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力和综合实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农业机械学科被评为机械部和江苏省重点学科,设立了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④促进了科研工作。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服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大或重点攻关项目,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1项,获国家专利2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目前在研项目30多项,总经费18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⑤促进了高校的科技产业化工作。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地共建农林科技示范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动了科技产业化工作。⑥有利于高校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的需要,加大了投入,促进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沙洲职业工学院、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等校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代表们认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新农村建设,如何将改革发展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是我们高教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方、不同阶段,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力度,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为此,叶春生研究员在《高校改革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报告中谈了三个方面,九条意见。第一,提高认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了四点看法:①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大事。要努力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乡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全方位、多纵深、高效能的持续服务,全省高校都应积极、努力地投身其中。不同高校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方法和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要主动、自觉地多做贡献。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的幸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的配套设施。④切实有效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新农村,需要人才和科技,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为自己的发展开拓和拓展了空间。第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建设方案。提了两点看法:①深入农村,做好调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由此产生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②按照需求,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案。第三,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了三点看法:①把农村需求作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予以关注。 ②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数量和速度,又要考虑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③在发展中调整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学科专业、规格类型、办学性质和区域布局的结构,注重应用,向县延伸,通向农村。
代表们还交流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高校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规划。江苏大学正努力在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理学等方面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争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省高教学会邱坤荣副会长在研讨会小结中,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大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深入、广泛地开展研究和应用,力争获取高校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最佳结果。
通过交流和研讨,代表们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总结了经验,增强了参加新农村加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圆满成功。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