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昌会长出席2014年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并作专题演讲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湖北省教育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支持,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承办,文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办的“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应邀高校代表及高等教育学博士代表等600余人参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晓昌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演讲。
本届论坛以“政府·大学·社会: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综合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表达了顺应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共同意愿。
丁晓昌会长在题为《提升省域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的专题演讲中,以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为切入点,对提升省域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强调省级政府要承上启下发挥统筹作用,通过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职能转变、改革管理模式等途径,提升“管”的能力;地方高校要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强化学术本位、完善学术体制和制度的过程中,提升“办”的水平;区域性社会中介组织要发挥参与支持监督作用,通过组织重构、能力提升和行业自律,提升“评”的质量。在具体如何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丁晓昌会长指出:首先要从国家和教育部层面上,以切实履行统筹职责推动省域高等教育管治模式变革,并对省级政府的“切实履行教育统筹的职责”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包括统筹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其次,要以强化“学术本位”推动地方高校提升自主办学能力。通过行政向学术放权、加强高校内外学术系统建设、加强高校学术制度建设等措施,强化“学术本位”,落实办学自主权。大学是社会的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只有以学术主导,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自主办学。最后,以培育区域性中介组织推动社会参与高教评价监督。通过“三再三化”即推进区域高教中介机构“再组织化”、推进区域高教中介机构“再专业化”以及推进区域高教中介机构“再服务化”实现组织重构、能力提升和行业自律,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新型高教中介机构。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年举办一次,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和教育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高教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平台。江苏省一直是参会人数和发言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会议期间,江苏代表认真听取了国内外高教研究专家的专题报告,围绕着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教育现代化使命与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给与会全体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南京大学龚放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的专题报告同样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