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2009年学术年会大会发言:TRIZ理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发布:2015-06-07 19:09分享:
TRIZ理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颜惠庚  曹叔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摘  要:TRIZ理论是“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我院在教学实践、学术讲座、科学研究、网络传播与学术交流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TRIZ理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的首要位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有创新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以及创新型人才,其中创新型人才是核心要素,是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第一阵地,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国家各级教育与科技部门近年来多次发文,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就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许多高校都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部分值得借鉴的成果与经验,但是这些成果和经验难以进行推广和移植。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与观念改变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层面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还不多见。TRIZ理论是基于知识的理论;是系统化的方法;是创新问题解决理论。[1]我院作为一所新型高职学院,以引进TRIZ理论为契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TRIZ理论:“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2]
      TRIZ理论由前苏联科学家、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有效的创新方法。他根据对世界各国250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系统分析归类,总结出所有技术系统进化的8大法则、所有技术发明都是在解决由39个不同参数的改善和恶化所造成的技术矛盾,这些不同领域内矛盾的解决都采用了40个创新的原理,并给出了采用这些原理来解决技术矛盾的著名的39×39矛盾矩阵。对于复杂问题,还给出了具体的算法物场理论,这是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矛盾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矛盾。阿奇舒勒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矛盾的方法,他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发明创造模型。这些模型包括发明原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及标准解等。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普适解或称模拟解,最后设计者再把该解转化为该领域的解或特解。[3]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它是在技术的发展进化规律及整个产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行的。因此,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提高产品创新速度。[3]
二、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TRIZ创新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得到激发和提升。事实证明创新和其他活动一样,也具有自身一套内在的规律和方法。熟知和掌握这些创新规律与原理知识对于提升我们的创新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创新知识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会为其受体带来极大的创新能力,获得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打开通往其他知识大门的钥匙。[3]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近年来积极在科技系统和教育系统大力推广TRIZ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我院积极响应这一要求,将在西方国家非常推崇的的TRIZ创新理论介绍给我院教师与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创新问题的解决理论,并掌握先进的创新思维方法、有效的创新手段和创新工具,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使其成为适应国家、社会与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我院积极引进TRIZ理论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传授创新方法与技能为途径,以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依托,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一方面,将TRIZ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理念传授给学生并内化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我院运用TRIZ理论与方法拓展与丰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从根本上改观以往创新教育只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创新能力(方法与技能)提高的现状与瓶颈,力争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层面寻求突破,增加创新教育的可操作性,使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真正地结合起来。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理念。[4]研究与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生涯提供不竭动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与基础。通过TRIZ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有效转变高职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塑造其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其次,提高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与宗旨。引入与推广TRIZ理论只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最终目标与宗旨是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
      我院在引进与推广TRIZ理论、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法与途径,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教学实践。为了将TRIZ理论快速推广到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院结合教学改革的的实践经验,专门组建TRIZ理论教学团队,成立TRIZ理论教学研究中心,将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与主要内容分级分类,依照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难度,分阶段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重点介绍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创新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从而提高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和对创新方法的把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选定部分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先让教师掌握TRIZ理论的精髓与要点以及教学方法;其次,编写校本讲义,试点教学,逐步推广,将教师习得的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二)学术讲座。TRIZ理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分批开设学术讲座,将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应用案例以学习模块的形式讲授给学生;院长带头开设讲座,分别向教师与学生推介TRIZ理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学习与研究TRIZ理论,努力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邀请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来我院做TRIZ理论学术报告,介绍国内外TRIZ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三)科学研究。为了推动TRIZ理论的教学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学院成立TRIZ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专项拨款设立教育研究重大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TRIZ理论的教学实践研究》,下设三个子课题:教学实践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论研究;同时积极申报省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将TRIZ理论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学习、研究、应用、推广同步进行。
(四)网络传播。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传播作用以辅助教学实践,我院建设TRIZ理论数据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库,开通TRIZ理论教学网站,网站的主要内容有:TRIZ理论的发展史、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应用案例;TRIZ理论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试点教学进程;开通研究资料的共享邮箱,将TRIZ理论教学团队成员所搜集到的学习研究资料与教学计划以及各自的研究进展放入其中,供相关教师使用。
(五)学术交流。不定期召开校内研讨会,讨论TRIZ理论的教学设计与课题研究,灌输创新教育的新理念,寻求提高创新技能的有效方法,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参加省内外的TRIZ研讨会与培训会,如常州市科技局举办的“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培训班”等;在同类院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利用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向其他高职院校推广TRIZ理论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
      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逐步趋于稳定、发展重心逐渐转到内涵建设上,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从而培养符合国家、社会与行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TRIZ理论作为一项国际先进的创新理论与方法,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大成,吴正刚.利用TRIZ理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效率[J].国防科技工业.2007(7):51-53.
[2]孙尧.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普及一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Z].科技创新与品牌.2009(3):24-26.
[3]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介[EB/OL].http://www.triz.gov.cn.2007-10-22.
[4]何培芬,王群飞.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04(6):36-38.


作者简介:颜惠庚(1954- ),男,江苏金坛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化工机械、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曹叔亮(1978- ),男,内蒙古察右后旗人,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