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布局,与历次党代会报告有何不同?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这份报告共分为15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张克撰文认为,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充分彰显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坚定决心。
据其介绍,在此前党代会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论述通常是在社会事业部分出现,而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在各项战略任务的第二顺位,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让我们回顾一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
01
十二大到十四大
党的十二大报告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二部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中,十二大报告提出了从1981年到上世纪末的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并表示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在十三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出现在第三部分“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之中。在该部分,十三大报告提出,为了实现“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必须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重要问题,其中第一点就是“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出现在第二部分“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在该部分,十四大报告提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其中,教育工作属于第四个主要任务“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之中。
由上观之,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教育工作和科技工作总是相伴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属于党代会召开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党中央高度关注的、相对靠前的重要工作。
02
十五大到十九大
自党的十五大起,教育工作在党代会报告规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重要工作中的排序和地位则相对有所“下滑”,从经济、改革相关工作变为与文化建设、民生发展相关的主要工作。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出现在第七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强调“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出现在第六部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属于这一部分的第四项主要工作,总体规划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未像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一样,出现在与文化建设相关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是出现在与民生建设相关的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且排在第八部分的首要位置。十七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沿袭了十七大报告的安排,将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旧置于与民生相关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总体规划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旧如此安排未来教育工作,将相关论述放在与民生相关的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之中的首要位置,总体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承前所述,改革开放以后至党的二十大之前召开的历次党代会,均未在党代会报告中将对于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国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单独列为一个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将教育工作摆在一个尤为关键、重要的位置,有助于全国上下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